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和处境进一步恶化,部分地区连年薄收,食粮空虚,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边区财政入不敷出,人民衣食不足。1941年以后,日军将其主要力量用于巩固占领区,重点对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总力战”,实行野蛮残酷的“扫荡”“清乡”“蚕食”和“三光”政策,导致国内抗战进入严重困难局面。此外,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摩擦、武装包围和经济封锁。然而,广大抗日军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多种手段来发展经济,不仅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而且从困难走向了胜利。

——摘编自朱鸿亮《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发展了自主能力:初步掌握了现代化工厂、矿井、桥梁、水利建设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在大批引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迅速组织起来了相关队伍和机构,自主能力大大提高。到1958年中国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已经能做到绝大多数建设项目靠自己设计。由于机械设备和钢材的自给程度大幅度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已经能自行制造一系列设备,中国许多工业品开始出口,大批经济管理人才成长起来。因此,尽管1960年初苏联突然终止援助,使我国遭受了很大损失,但由于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消化、吸收新技术,发展了一定程度的自主设计、生产能力,进而奠定了初步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摘编自董志凯《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引进吸收的辩证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减时期边区政府“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的措施及影响。
2 . 下表为1944—1945年华中、华北部分地区敌后根据地战斗情况统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敌后战场率先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B.华中、华北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孕育出巨大的抗战力量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
2021-01-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普遍推行的选举制度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4 . 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文中所述的历史事件
A.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B.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 . 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
A.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
6 . 陈独秀评价辛亥革命时说“然所谓民主革命任务,并未真正完成”,他指出“切切不可忘记孙先生的教训,我们要深切的认识抗日之目的,是必须首先排除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才能够建设民族独立的国家,以发展民族工业,以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之任务。”陈独秀强调的是
A.民主革命必须要实现民族独立B.要吸取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C.抗日战争要完成政治革命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的艰难
7 .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生产、阶级斗争等诸面相,皆在民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村内武委会、各教会、党支部、村队部等虽然在组织上分开,但实际工作中密切配合,将民兵动员与组织纳入了轨道,使其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此可知,抗战时期的“民兵”
A.发挥了革命统一战线军事上的优势B.协调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D.巩固并且扩大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要求各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在争取青年方面有一个根本的转变。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使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形式,去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具体办法是:取消国统区团组织,建立公开半公开的各种各样的青年组织;大批吸收团员入党;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按照指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县级以上团组织积极筹建青年救国联合会。半年后,各级青救会组织建立。1937年以后,青年部和西北青救会担负起领导全国青年运动的责任。为了培养团的青年干部,1948年9月中央团校成立,课程涉及社会发展史、唯物史观、列宁主义基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等。次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明确规定了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建团方针和步骤。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除刊发原有的政治性、指导性文章外,还力求知识化,受到青年们的广泛欢迎。

——摘编自李静《共青团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至1949年青年团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当时组织青年工作的意义和启示。
9 . 1943年,毛泽东在《论合作社》的报告中强调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来发展农业生产;到1944年,边区的各种劳动合作组织增长了四五倍;陕甘宁边区参加互助的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这一运动有助于
A.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B.根据地渡过严重经济困难
C.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民主,该文中民主一词出现达257次,除去民主同盟、三民主义、民主派等固定词中所含的“民主”二字仍有140次之多,毛泽东突出民主主要是因为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C.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的必要性
D.创新革命理论宣传形式的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