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这些举措(     
A.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D.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在大生产运动中出现的“变工队”“扎工队”等农业劳动互助组织形式,经过推广,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据此可推知(       
A.“三三制”得到了全面落实B.根据地的粮食自给力提高
C.农民土地所有权得到保障D.军民团结成为抗战的主流
3 . 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发表讲演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第一个基本原则便是统一、这就是说要跟朋友讲亲爱、讲团结、互相帮助;但还有一个原则是斗争,那就是劝解、说服、教育。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矛盾有所缓解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难以维系
C.中共坚持团结抗战D.国民党的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2024-0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42年,苏中地区的武工队和游击小组依靠群众掩护,组织袭击或伏击,创造了“钓乌龟”“老鹰抓鸡”“包馄饨”等多种诱敌杀敌手段,积小胜为大胜,配合主力部队消灭日伪军有生力量。这反映了(     
A.抗日根据地的巩固B.局部抗战的艰苦卓绝
C.敌后军民智勇杀敌D.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2024-02-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因军阀势力拥兵自重而形成的空间分裂,因为外敌入侵的挤压和刺激,又复归中国历史一直以来的大一统趋势,走向统合的进程,从而也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有利的空间面基础。该学者的论说主要是基于(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D.国民大革命构建的统一战线
2024-02-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1942年《解放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这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被付诸实践
C.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和新气象D.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深入人心
2024-02-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2年2月,《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关于一九四二年村选的决定》颁布,其中规定:村公所委员会的组织应当减少,最多不能超过5个。各委员会的人数大村庄以3人至5人为限,小村庄以1人至3人为限,视具体情况决定。该政策的实施(     
A.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需要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为1939年至1943年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军团的生活水平指数(以1939年的生活水平为基准)。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100%88%84.2%96.33%125.5%
A.国民党解除延安经济封锁B.日本侵略者结束三光政策
C.双减双交提高生产积极性D.大生产运动丰富物资供给
2024-01-31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9年9月在陕甘边区,中央党校成立了回民班;1941年6月在陕北公学成立了民族部;边区政府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学校,功课里增加了阿拉伯语。另外,还创办了两所蒙古族学校;1941年创办了民族学院,招收了蒙、回、藏、苗、汉等各族青年300多人。这一做法(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
2024-01-31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43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各根据地以“组织起来”为口号,大力发展合作制经济,使合作制成为根据地的主要经济形式。陕甘宁边区政府也力图通过合作制,开展生产,发展经济,解决边区面临的财政经济问题。从合作制经济视阀对陕甘宁边区盐业的生产和运输进行研究,可了解边区盐业是怎样被“组识起来”的,以及合作组织在盐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合作组织和盐业发展二者之间调适和融合的动态过程,亦是边区盐业经济从“个体”走向“集体”的过程。

——摘编自胡杨《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中的合作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实践的历史作用。
2024-01-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