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

——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经法庭判决被剥夺公民权的人和精神病患者以外,“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政府成立了民主集中制下的参议会制度,行使各项监督选举权利。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边区政府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法制建设。据统计,中共中央、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曾先后制定、颁布了五六十种、1000多件法律法规。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4-04-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等级考)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39年,党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负责全党的学习。1940年下发文件规定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为学习节。1941年,党中央作出决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支部、过党的组织生活。同年,毛泽东提出中央政治局要以“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由此可见,上述举措(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需要
2024-04-11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1年,边区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令、布告,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并做出了禁止私带法币出境的规定,在禁止法币流通后不久,边区出台了发行边币的政策。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A.中断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B.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
C.阻止了日本对中国的掠夺D.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研究徽州楹联文化,解密徽商精神。

西递村笃敬堂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甘棠镇崔氏宗祠楹联欲享福却无福,无福享福真无福;肯吃苦便不苦,不苦吃苦永不苦
潜口村乐善堂楹联乐善是图,施诸人忠以作所;守诚有道,职其事实而行之
宣城镇清代宁国府义学楹联义在必行,读书勤业;学成为用,报国光宗
黄田村培风中学大礼堂楹联众学生济济一堂,大好光阴,莫闲过白日;先总理高高在上,无穷事业,都蜀望青年
歙县徽城镇许氏宗祠楹联祖德宗功垂福泽,诗书礼乐振家声
屯溪镇程惇本祠大殿楹联宗有德祖有功,永秩千秋之祀;系以姓缀以食,聿敦万古之伦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皖南敌后区以经济战为主要斗争形式,成为一块坚固的抗日堡垒。面对经济困难,皖南行署推行“一亩地运动”“凡党政军机关、学校、工厂、团体一切人员及各界民众,不论男女,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必须垦荒一亩”。还举行春耕、冬耕运动。19392月,皖南总动员委员会组织屯溪平衡物价委员会,设立安徽省进出口货物检查处等防止走私的执行机关,查禁敌货,并严禁资敌。设粮食联合稽查机构,严防私运粮食。安徽地方银行“‘坚持抗战守土’,积极扶植战时工业,办理易货,运销土产,到沦陷区抢购、储备物资,促进本省抗战物资和金融流通,稳定人心,维持抗战大局”。

——摘编自张绪《危机与应对:论皖南地区的经济抗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商精神的主要内涵,并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皖南敌后区成为坚固的抗日堡垒的有利因素,并说明其经济战的意义。
5 .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缅怀历史。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纪念馆正前方是面积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雕塑,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2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3   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小型张(见下图),主图“和平与正义”表现的是冲破铁丝网的和平鸽。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1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2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上图的寓意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但是在敌后抗战的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一调整(       
A.改变了政权革命性质B.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
C.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D.适应了革命形势需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也”,“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他在回顾办学历程时说:“因南通棉产著名,首先创设大生纱厂”,“纺纱需棉,须产棉地,乃创立通海垦牧公司。有棉产地,须讲求改良棉种及种法,又创立农业学校,此校在省立农校之前;纺纱需专门人才,又设立纺织学校,此校为全国仅有”。他还说:“农学校之学生,不能为农夫之所为,是可谓学生,而不能谓农学生”。

——摘编自程绍珍《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职业教育在人民期盼中、社会诉求中发展而来。需要宣传反封建的文艺人员,就设立高尔基戏剧学校;需要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就设立红军卫生学校;需要持筹握算的会计人员,就设立财经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工会承担、合资入股、个人捐助等方式。党与人民同甘共苦,想方设法为教学创造条件。红军大学就地取材,自来水是从高处用竹筒把水引过来,住房是利用大树的树杈建造;医学学校门板当黑板,沙盘和木笔作为纸和笔,学校还借用民间桌凳做课桌,学生使用的教材均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编写油印。

——摘编自孟京奥、雷前虎《中国共产党发展职业教育的苏区探索》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从20002018年,高职学校数从442所增加至1418所;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数从1009万人增长到11337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从87万人激增到498万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摘编自宋乃庆、郑智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所示为1941—1945年陕甘宁边区货物税条例中不同种类商品的人境税率。这些调整(     
年份必需品(棉花、铁等)半必需品(文具、纸张等)非必需品(烟类等)
1941年10%10%34%
1942年4%13%38%
1943年3%15%37%
1944年2%13%30%
1945年2%14%30%
A.对抗了国民党的“围剿”B.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的束缚
C.顺应了土地改革的形势D.缓解了边区民众的生存压力
2024-03-14更新 | 26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在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摘编自樊伟伟《在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38年2月公布了调剂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的《减租减息条例》。3月,公布了《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实行了普遍的民主选举,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苏维埃政权的治理B.调动民众边区建设热情
C.加强民主政权法制建设D.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2024-03-08更新 | 560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