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7—1940年陕甘宁边区经济收入中,外部援助占相当比重。但到1943年,仅晋绥、北岳、胶东、太行、太岳、皖中六区就扩大耕地600万亩以上,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实现全部自给。这主要得益于(     
A.大生产运动的开展B.土地革命的深入进行
C.“三三制”的施行D.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2024-05-14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共中央在某一文件中宣告: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文件起草于(  )
A.广州B.延安C.重庆D.北平
2024-05-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3 . 1940 年,中共中央为加强山东根据地建设,成立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下辖政治、军事、财经、教育、民运 5 个部门。至 1943 年,工作推行委员会改称战时行政委员会,并增设了工商管理处,负责协调管理市场贸易活动。这一调整是为了(     
A.为抗战长期相持做必要物质准备B.推动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联动
C.集中统一根据地管理以支援抗战D.继续强化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2024-05-04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创作了《延安颂》:“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据统计,抗战开始后,有数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作用B.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土地改革政策发挥出积极效果
2024-04-29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5 . 【“新华精神”与知识建国】

材料一   19374月,新华书店诞生于延安清凉山万佛洞的简陋石窑中。当时的物质条件很差,印刷生产力落后,但出版物的内容却精益求精,定价低廉,绝不唯利是图。而书店招收新人员时,首先要上“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抗日战争时期,新华书店付出了重大牺牲,比如胶东新华书店在1939年的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和负伤70多人;晋绥新华书店三次被日伪军烧毁,在群众支持下一次次重建起来。而后世所称的“新华精神”由此奠基。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确定了这样一条原则——每解放一座城市就要立刻着手办理四件事:开办银行、开办邮局、开办供销社和开办新华书店。据19499月的统计,全国已有新华书店735处,职工8100人。

材料二   1949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为了专业化发展,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印刷业务分开,新华书店成为专门从事发行的企业,发行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新民主主义论》等政治类书籍大量出版并在新解放区广泛传播;大力发行扫盲课本,还向农村发行《三里湾》《小二黑结婚》《庄农杂志》等通俗读物。1951年,新华书店发行有关抗美援朝的书刊1亿册,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新华书店职工号”飞机一架,高射炮一门。一五计划期间,平均每年新建新华书店门市部400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每个县(旗)都建立了新华书店。

——摘编自郑士德、郑北星《中国书业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华精神”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新华书店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华书店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推行“二五减租”;规定借贷的年利率一般为一分,最高不得超过一分半;取缔杂租、劳役等。这一举措(     
A.满足了农民基本的经济要求B.不利于团结地主联合抗日
C.缓解抗日民主政权经济困难D.兼顾了地主和农民的利益
7 .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     
A.坚定配合正面战场抗战B.重视发动群众抗日
C.执政水平提高D.提升测绘能力和水平
2024-04-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材料

材料

          

图1中共组织兴起的菱行示意图(1920—1921)

          

图2主要中共根据地山河示意图(1927—1945)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关联地理特征,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1940年提出了“争取工业品自给或半自给的奋斗目标”和对企业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1942年制定了“巩固现有公营企业,发展手工业”的方针。这体现出(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2024-04-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的北方农村异常凋敝,产业传统单一,大多只依靠粮食种植。华北的铁路和公路也不成系统。北伐之后,中国面临日本的侵略,那时北方社会阶层上层与下层断裂。该学者意在(     
A.论证八路军在华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原因
B.说明国民政府在北方进行第二次北伐的必要性
C.说明红军在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必然性
D.论证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展百团大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