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9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风气治理运动,将“除旧与布新”作为社会风气治理的方向与目标,扫除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在全国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新社会风气。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适应政治经济建设需要
C.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D.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 .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3 . 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九福乡长福村最后一户单干村民朱文章从拒绝入社到主动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还管什么合作化不合作化呢”,因而拒绝入社。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使他决心加入合作社。这一报道
A.说明了生产关系调整的合理性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C.对社会主义改造有动员作用D.反映了作者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52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逐步形成由国家计委、中共各部计划司、各省市自治区和县级计委等组成的自上而下的计划机构体系。财政方面,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县三级财政,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工业领域,重要物资分为统配和部管两种,分别由国家计委和主管部平衡分配,国营、公私合营企业所需重要物资,均纳入国家物资分配计划。商业流通领域,从1953年起,国家根据不同商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分别采取了统购统销、派购、议购等不同购销形式,对外贸易,始终实行国家统购政策,进出口业务均由国家所设外贸公司负责。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形成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有些人只看到办社必须有机械化,而没有看到可以先办社后机械化,只有农业增产了才能给工业提供物质基础,要破除没有农业机器就不能办社的迷信。毛泽东这一观点的落实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推广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
7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和各项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这意味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于成熟
C.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定基础D.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欢迎
2020-08-12更新 | 84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3年10月,中共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C.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开始兴起D.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开展
2020-08-05更新 | 99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等几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
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2020-07-11更新 | 5698次组卷 | 65卷引用:专题08图画史料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
希腊城邦公民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美国通过了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当代政治从近现代中承接过来。应该说,从“延安道路”时起,中国便形成这样一种“一元”的政治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该体系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改革开放后,其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架构。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无疑在其中发挥核心的主导作用。

——摘编自刘伟《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6-27更新 | 1130次组卷 | 17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