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9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采取了许多措施。1895年,清延谕令“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随后,状元张骞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1896年,清延通饬各省督抚“于各省会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设立通商公所。”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和《矿务铁路公共章程》颁行,对发明新学新器者,给予各种奖励;同时允准民间招商集股修筑铁路及开矿等。甲午战后的短短6年中,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较甲午战前的20余年增长了近4倍。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可以说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材料二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

年份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在工业总产值中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
19497022.17.973.726.3
195256.927.815.364.535.5
195648.721.757.742.3

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1953-1956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6%。

——据《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49—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者从落后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总结出一组命题

命题一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命题二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命题三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命题四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以上命题中任意选取一个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赞同、修改、反对该命题。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3-28更新 | 800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二)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55年新中国的宣传画《用新的成绩来庆祝祖国的节日》该作品
A.继承了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构建了工业化建设的新风尚
C.记录了三大改造的历史场景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4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领域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革新能手和先进工作者;广大农民努力增加生产,跖跃交售粮棉;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和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纷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亦赴工业建设第一线。由此可知,“一五”计划
A.激发了民众的建设热情B.照搬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
C.使工农业生产增长迅速D.依靠群众智慧进行技术创新
5 . 1954年,《人民日报》发表劳动社论指出,“从一九五二年第四季度起,技术革新事迹每季每年都有增加,到今年的第一季度,其中比较重大的就有一百多件。……技术革新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带有全国性的群众运动,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开展这个运动,以它为主要内容,把劳动竞赛全面地加以推进”。这表明当时
A.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B.科教兴国成为人们的共识
C.“左”倾错误已出现苗头D.科学研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2021-03-03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突破6新高考“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早在19世纪中叶以后,大工业就已存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早年的看法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自从与列强接触以来,这是中国第一次遇到机会,趁着列强忙于战事,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大多数学者则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在1949年以前并未真正起步。

——摘编自刘纪山《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合作化运动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土改中已经逐渐在农村中树立起了政治权威,并且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材料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B.农民一贯支持合作化运动
C.党的工作注重群众路线D.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工业化
2021-02-26更新 | 345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在当年物质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粮票、布票、油票,一切都听任自由市场去处理,恐怕许多人连最起码的穿着和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个时候采取这个措施是一个不得已而又很成功、有利于人民的措施。”该观点
A.否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B.认为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有优势
C.表明旧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D.肯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
2021-02-26更新 | 684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共中央把全国划分为一线(沿海)、二线(中部)和三线(西南西北),重点建设三线战略后方,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一战略旨在
A.完善计划经济体制B.适应外交形势变化
C.平衡全国工业布局D.巩固经济调整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
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