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4 道试题
1 .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
投资比例58.2%7.6%19.2%7.2%3.7%3.1%1.0%
备注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2 . 对下表认识正确的是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比例成分的比较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完全排挤了私有制经济
B.“一五”计划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
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刚刚完成
3 . 下表是1953-1957年中、英、美部分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速度(单位:%)统计表。该表说明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期间
A.我国的重工业基础相对发达B.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C.中西方工业化的核心在重工业D.英、美工业化水平骤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建国后某一时期“所有制结构对比”表,导致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前三项合计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1952年19.1%1.5%0.7%21.3%6.9%71.8%
1956年32.2%53.4%7.3%92.9%0.1%7.0%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中共八大方针指导
5 . 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
1952年10040.359.7
1957年10023.676.4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大跃进”运动开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54.9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11.4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33.733.6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7 . 下表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农村土地和人口关系的变化。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   
A.小农经济历史终结B.农业合作社建立
C.现代农业开始起步D.土地所有制变迁
2016-11-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长宁、嘉定区高三下二模试卷历史试卷
8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形式的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
10 .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1950年)中国美国印度
钢产量2.37kg538.3kg4kg
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
A.实行三大改造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开展大跃进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