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民族的团结、祖国完全统一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身着中山装参加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庆谈判。当《中央日报》记者提问其特殊含义时,蒋介石表示:“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注:蒋介石)身国国府(国民政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毛泽东则大气地说:“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都是中山先生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电影巨制《建国大业》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上海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蒋介石分别赋予中山装什么特殊的含义?并分析毛泽东说“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今天具有的重大价值。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所指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并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对话对台湾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城市中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杂志设计了纪念特刊如下:版块一:改革开放的起点;版块二:经济体制的探索;版块三:开放格局的形成;版块四:综合国力的提升;版块五:理论建设的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线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哪些理论?
2023-03-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2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5届四川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百花奖只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因为
A.由观众投票产生B.向大众推广电影的需要
C.纪念“双百方针”D.周恩来总理的特意指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的数量统计表

年份篇数《人民日报》社论主要内容
19510
196132《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19710
1981103《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一—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主列宗乎充,为子孙后代造福,努力奋斗。
199129《继往开来振共中华—一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獬奋斗.
200129《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旗复兴》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佛大复头,促进祖国统一势力奋斗。

——摘自刘建庄《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研究》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15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共和国人物

习近平说: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多数中外地质专家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缺少石油,只好用天然气代替石油作为汽车的燃料。毛泽东曾十分担忧地对李四光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不相信中国没有石油,他运用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亲自指导全国的石油普查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后来在那里发现了油田。2000年,李四光作为中华40位文化名人之一,落户在“中华世纪坛”,在这个“国家先贤祠”里供全国人民瞻仰纪念;他的一帧帧画像也走进了我国的中小学校,成为千百万青少年的前进路标。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说: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任选一人,围绕“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写一个人物简介,题目自拟。(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晰,分析全面,评价准确;字数150字左右。)
2020-04-11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的纪念年,同时又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也进行了正式访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二战时期的美国宣传海报

(1)材料一中的美国宣传海报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在为到访的美国总统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与尼克松相互敬酒。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它标志着中美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真正的中美关系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的“破冰之旅”开始,通过访美,双方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达成共识,并认同邓小平提出的“中美关系有一个好的基础,就是两国在发展经济、维护经济利益方面有相互帮助的作用。中国市场毕竟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利用中国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能做”。

(4)综上所述,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美关系时冷时热的症结所在。

2018-01-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