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理解表格中的信息,下列正确的是
时间地区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总计
亚洲12110326
非洲51323344
欧洲6114021
美洲0113620
大洋洲00527
总计23166514118

A.1950—1959年外交成就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B.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D.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
2 . 以下表格为建国后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结构示意图(注:①单位:万人。②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年代
末期人口数
0-10岁
10岁以上

50年代
65913
20076
45837

比例(%)

30.46
69.54


末期人口数
0-10岁
11-29岁
30岁以上

70年代
97249
21723
44109
31417

比例(%)

22.34
45.35
32.31


末期人口数
0-10岁
11-29岁
30-49岁
50岁以上
90年代
125370
20786
41754
44109
16721


16.58
34.90
35.18
13.34

——根据《中国人口研究》编制
年龄段
人口数(万人)
比重(%)
2002年
2011年
2002年
2011年
0-14
28744
22164
22.4
16.5
15-64
90302
100283
70.3
74.4
65岁以上
9377
12288
7.3
9.1

——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摘自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图表和文字材料,提炼两条我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3 .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
第一次晚清
第二次民国初期
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
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4 . 下表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中共八大宣布国内阶级矛盾基本解决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958年“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左”倾错误在各个领域得到清除

“一五”计划到“四五”计划时期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具有奠基性意义
A.①B.②C.③D.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企业名称概况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
福州船政
局(1866年)
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其所需的木材皆购自东南亚各国,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
兰州制呢
局(1880年)
总监工为德国人,5名技工也来自德国。从德国引进机器设备,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
汉阳铁厂
(1890年)
前后总计耗费千万两之多,从英国购买设备,但与当地煤、铁矿石不匹配。因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建成之后被迫停产。

——据陈佳琪《论洋务企业技术引进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在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进入 1960年代,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中央政府领导国营企业在20多个基础性和共用性技术领域发起“大会战”,来攻坚克难。 以机械工业为例,中央政府在1961—1969年启动“九大装备”重大任务专项,动员了国务院的10个部委,100多个国营大型工厂,1000多名工程师和超过10000名工人,共设立了100多项重大项目。 到 1969年,该项目建成了9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类,1400多台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基本解决了中国在工业机械上对外依赖的问题。

——据王思霓、王彩萍《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引进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上的进步之处,并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国有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大会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事件
19502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46中印、中缅双方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64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89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00112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6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
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外交历程,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7 . 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26日上午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
下午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
27日晚上参加外事活动
下午报社来人约稿
晚上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
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
2023-11-28更新 | 1671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9 . 下表是1970—197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单位:亿美元)   
年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
197023.322.645.9
1978108.997.5206.4
A.第三世界国家兴起B.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C.“左”倾错误的纠正D.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10 . 下表所示为1969年美国政要发表的有关中国的看法。据表可知,当时
看法发言者
苏联是更具侵略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这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尼克松(时任总统)
如果苏联进攻中国,美国不会默然视之查理逊(时任副国务卿)
A.中国开始改变“一边倒”外交方针
B.国际局势的转变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C.美国彻底放弃了遏制中国的策略
D.中国同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了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