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对下图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
A.该照片是中美正式建交的见证
B.该照片可用于研究中美关系正常化
C.现代人拍摄的照片无史料价值
D.“一国两制”是该事件的重要成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的建交方式。

材料二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为了处理印度与我国西藏的关系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五项原则”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

——摘编自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指出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下中国参加的两次国际会议,并简述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为80年代更为多样化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第一,由于双方最高层达成了谅解,为双方领导人经受反复的挑战和压力创造了基础,更重要和更深层的关系最终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向美国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具体史实,指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当今中国提供的解决方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我国掀起了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的高潮。以下为当时设备引进办公室副主任陈锦华的口述内容:

19721月,国家计委服秀莲同志对我说,中央决定引进化纤和化肥的成套技术和设备,要我代起草个报告。

197210月,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精神,《人民日报》发表了3篇批判极左思潮的文章,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70年代,外交领域出现了有利于对外经贸发展的新契机。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设备、技术都急于找出路,对同我国做生意十分感兴趣。

当时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依然是棉花,但其产量长期停留在40000多万石的水平上,……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

1977年底,引进13套大化肥(生产设备),已有7套投产。以后,又继续引进……年产尿素1593万吨。…可增产稻谷近6500万到8000万吨。引进的4套化纤技术设备起到了“老母鸡”的作用,…到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纤大国。通过这次引进,我们积累了同西方发达国家打交道的经验,…据我所知,参与领导第三次大规模引进的很多骨干,都是从参与这次引进项目的人员中调去的。

——摘编自曲青山、高永中《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

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陈锦华的口述内容对研究“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设备引进问题”的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院校参加。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A.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作用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C.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价值和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2023-03-30更新 | 157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
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2022-03-10更新 | 745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39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最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在研制过程中,他们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可见“两弹一星”精神
A.承载了民族的价值诉求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9 . 民族的团结、祖国完全统一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身着中山装参加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庆谈判。当《中央日报》记者提问其特殊含义时,蒋介石表示:“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注:蒋介石)身国国府(国民政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毛泽东则大气地说:“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都是中山先生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电影巨制《建国大业》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上海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蒋介石分别赋予中山装什么特殊的含义?并分析毛泽东说“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今天具有的重大价值。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所指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并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对话对台湾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国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昨,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

材料二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所角度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