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全球或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始终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提出并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推动伊朗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     
A.成为世界维和的重要力量B.坚定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C.外交布局实现了全面拓展D.侧重与亚洲国家进行合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双元制”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 . 2024年3月25日至4月11日,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团来大陆参访,如表是各方反映情况。据如表可知(     
3月27日国台办:欢迎马英九先生率团来访,会妥善做好活动安排
4月1日国民党党团:马英九此行是和平之旅,应正向看待
4月2日台民众挺马英九赴陆交流,不希望两岸开战!
4月7日随马英九来访台青: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4月11日马英九返台重提九二共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A.和平发展符合两岸期待B.中华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共两党政治目标相同D.“一国两制”获得广泛认同
2024-05-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4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正式落成,展示了近现代华侨群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部分展品表

孙中山为帮助民主革命事业的华侨组织亲笔题写“博爱”书法藏品
华侨张弼士创建的“张裕酿酒公司”牌匾
钱学森等归国科学家写给留美华侨科学家们的“回国倡议书”
华侨陈嘉庚为其出资兴办的厦门大学题字的书法藏品
华侨商人前往“广交会”进行商贸投资合作的历史照片
华侨开展“一碗饭运动”抗战募捐活动的现场照片
华侨沈坚白投资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所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北京长城饭店”照片
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开办的机关刊物《少年》书影
旅美华侨于1949年10月在纽约唐人街升起的“美洲大陆上第一面五星红旗”
1928年海外华侨出资捐书帮助建成的和顺图书馆旧址照片
根据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华侨与近现代中国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一战略实施者普遍将进行统一战争的准备作为一个综合复杂的体系来对待。秦国坚持贯彻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滋殖人口,开辟土地,发展水利,增加收入。西晋发动灭吴之役前夕,宣布东吴政权“荒淫凶逆,荆扬贤愚莫不嗟怨”。隋文帝委任高颎为准备发动灭陈战争物色人才,其推荐的杨素、贺若弼、韩擒虎骁勇善战,指挥若定,“甚为敌人所惮”。北宋采纳樊若水预制浮梁(浮桥)之策,为日后击灭南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明太祖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建言以及刘基、李善长等人的谋议,顺利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清代康熙采纳姚启圣、施琅等人正确建议,从郑氏父子手中收复台湾。

——摘编自黄朴民《中国古代国家统一战略的决策及其实施》

材料二   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大业追求的历史演进

时期统一大业追求
1921-1949年中共逐步从以“民族自决”为核心理念的“联邦制”,至实现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原则的“单一制”之国家统一理念、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性嬗变。
1949-1978年对“港澳问题”坚持“暂时维持现状不变”,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为“八字方针”;对“台湾问题”上,坚持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谈判解决——当然也绝不排除用武力的方式来实现“解放”。
1978-2012年针对港澳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方针政策,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实现了港澳回归,并逐步破解了台湾海峡两岸长期武装对立和完全隔绝的僵局。

——摘编自齐鹏飞《中共百年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进行统一战争的各方面准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国家统一进程中的特点,并说明这一进程中的历史经验。
2024-04-11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

材料二   下表是2004年我国全国总人口、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指数示意图(以1949年各项数据为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发展的原因。
7 . 2023年3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会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行得通,就是因为它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化,契合中国实际。中国的成功发展充分证明,各国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是(     
A.开放包容,文化自信B.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C.服务群众,人民至上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80年,我国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至1997年,该组织共向我国农业发展提供2.6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遍及12个省、95个贫困县(市)。2018年,我国在该组织设立南南合作专项基金,截至2023年初,基金已投资724万美元,遍及亚非拉30多个国家。这可用以说明我国(       
A.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B.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
C.注重睦邻间友好关系D.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杰出思想家王阳明无疑是余姚乡贤的代表,其门人弟子更承先师遗愿,积极弘道于百姓以对抗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等社会危机,尽力树立民众中的道德信念、试图教人于心。明朝中后期,阳明后学在建立乡约制度的基础上,以“良知”为旌使百姓自觉形成对伦理的认同;又通过扩大“经世致用”的影响力,促进了实用儒学的民间化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传学脉,觉民众”的实践通过不同分支的代表人物下渗到各地基层群众,最终对重建晚明时期各地的伦理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洪紫千赵海辰《重塑乡贤文化的历史必然与时代特色》

材料二   当前,由旧时士绅团体参与制定的传统村规民约,其维护秩序的价值发生嬗变。在价值转化的现实下,乡村共同体重构需要正视不同村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在重构中乡贤文化要寻求法律权威。乡贤作为乡村社会的传统因素,在现代法理语境下得到新的阐释,被定位为乡村治理参与者、协作者。传统乡村共同体解体之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乡村组织和个体的自主性;若缺乏法律的确定性,乡村共同体的重构将难以实现,进而难以推进乡村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因此,乡贤文化嵌入法治乡村建设应形成规则治理模式,而非单纯的“权威统治”治理模式。

——廖茜琳《同构与互嵌:乡贤文化与法治乡村建设的耦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乡贤对晚明基层治理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时乡村治理模式与当下乡村治理模式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82年,中国开始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1985年,博士后管委会正式成立。到1991年,全国共有158个单位在理、工、农、医、法五个学科门类,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8个,累计进站博士后总人数1260人,其中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进站的占四分之一。中国教育的这一成就(     
A.贯彻并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目标B.促使国家教育质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C.为国家科技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D.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2024-03-12更新 | 18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