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自由民捕获逃亡奴隶应归还其主人……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还规定:“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应缴纳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可见,奴隶在社会上不能与自由人平等,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阶级属性也是昭然于世。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和后五表的补充等。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具有“平等性”;它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以“仅在双方不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对“同态复仇”加以限制,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司法执法机制的灵活性和审慎性。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内容的相似性及其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口述社会是古代世界的共性,和希腊社会一样,古代的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等都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口述社会阶段,史诗和抒情诗的发达即鲜明的例证。古希腊人创作了不朽的《荷马史诗》,苏美尔人有宏大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古印度人有著名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但是以口头说服为特征的演说却唯独兴盛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成为雅典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和显著特征。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等

材料二   作为政治领袖的演说家正是通过演说影响甚至左右民众在公民大会上的决策和陪审员在公民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民众的决策需要政治领袖的建议和领导,政治领袖的建议和领导需要民众决策的认可和制约。雅典政治领袖的领导权和民众的决策权长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使雅典民主政治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摘编自蒋保《演说与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三   雅典实行公职民选,民选的方式法律作了规定,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举手和投石(将计票的小石子投入规定的壶中);一种是抽签。第一种方式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裁决,用于专业技术性官员的选举,如选举将军等。第二种方式虽然原则上平等,但抽签当选具有偶然性。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大历史》等

材料四   在雅典,将军是要求具有特别军事才能的要职,十位将军经公民大会选出后,还要由公民大会再次投票的多数来决定他们各自的具体职责,并确定一位首席将军来领导“十将军委员会”。在抽签中,为防止不适宜担任公职的人当选,法律规定审查合格者才能参加抽签。每一个候选人要接受任何一位公民带挑剔的追问和诘难。

——摘编自《浅谈古代雅典公民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演说在雅典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演说对雅典社会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都强调集体利益和城邦和谐。进入古典时期,特别是雅典农业和工商业的空前繁荣,加上盟邦每年的贡金等,使得城邦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这为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提供了经济基础。古代雅典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如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实行军事移民,解决公民就业,救济贫民,公葬烈士和抚恤孤寡,等等。

——摘编自曹春梅《试论古典时期雅典的社会福利》

材料二   “福利国家”思想和实践在英国可以上溯至19世纪的新《济贫法》等法规,但全面铺开则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体现了英国国民的普遍意愿,以至于英国主要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不管内心对此真实看法如何,在二战之后都长期以“福利国家”倡导者自居,非如此则无法争取选民支持。正是这种意愿,使得英国选民在二战刚刚结束之时就抛弃了领导他们赢得胜利的丘吉尔,转而选择了艾德礼,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带领工党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目标。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福利项目之多,政府向国民提供的津贴和补贴名目之繁杂,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

——摘编自梅新育《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典时期雅典实施福利政策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典时期雅典和二战后英国福利政策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4-03-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埃及将中指指尖到胳膊弯的距离定为一尺,即“肘尺”。罗马人将一尺定义为脚的长度。中古时期,欧洲的尺寸混乱,即使是一个国家的同一个地区,也可能存在着多种不同体系的度量衡。巨大的改革成本和民间使用惯性影响了度量衡的统一。法国大革命后,新政府高度重视计量单位改革,长度单位米被科学家们定义为赤道到北极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为此,天文学家皮埃尔·梅尚和约瑟夫·德朗布尔从巴黎出发,分别到达敦刻尔克和巴塞罗那,以测量这一段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当时法国处于革命浪潮中,两人常常要冒着被追捕的危险前进。1875年,在国际度量衡委员会上,17国政府共同签署了《米制公约》,公认了这一米制定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长度的定义有了新的标准。20世纪,人们开始用光波的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1983年,1米被定义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进的距离,沿用至今。

——摘编自李开周、孔羽《度量衡简史:世界的尺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推动米制单位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米制单位演变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及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但他们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神话、格言、祈祷文、教训、传记、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其中,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同其弟塞特的斗争、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同塞特之间的斗争的神话,《大臣乌尼传》等传记铭文,《占领尤巴城》等战记,以及《两兄弟的故事》等小说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50年,埃及服饰的发展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埃及人会穿一种短裙申提(最初仅供法老穿用),这种服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上层阶级穿用。服饰的布料多采用亚麻纤维,亚麻织物凉爽、轻便,适合埃及的气候。各神殿中的祭司浮雕在或长或短的身体外面常穿一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国裙;伊西斯神殿中的托勒密二世浮雕头戴王冠,王冠的圆柱形基座后部向上延伸,托起了两个花冠,红色花冠代表下埃及,上部的白色花冠代表上埃及,基座和两个花冠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王冠的整体。

——摘编自梅利莎·利文顿《世界服饰史图典:古代到19世纪的时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的文明内涵。
2023-12-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大流士一世开始,阿契美尼德王朝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宣称统治依赖于该教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护佑,阿胡拉·马兹达授予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统治人间所有族群和土地的权力。同时,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注意到被征服地区宗教信仰的差异性,亚述、巴比伦和埃及原有宗教信仰历史悠久,绝无可能完全用琐罗亚斯德教取代。如果向这些地区强制推行国教,势必引发混乱。帝国征服者有意识地鼓励将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的神祇与波斯本土神祇融合起来。例如,波斯人将美索不达米亚普遍流传的娜娜女神崇拜,与掌管星星和命运的波斯女神阿纳希塔合二为一、这些宗教宽容政策是以政治上服从其统治为前提的,当某地祭司集团卷入反抗波斯的行动时,波斯人便毫不犹豫地放弃该政策。

——摘编自郭丹彤《阿契美尼德王朝对波斯帝国的治理》

材料二   君士坦丁在位期间将基督教从一个屡遭受镇压的宗教变为帝国的国教。312年,他与李锡尼共同颁布一道敕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并归还之前没收的基督教会财产。鉴于此时基督教内部派系斗争严重,他于325年亲自主持并召开各位主教都参加的尼西亚大公会,统一了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确立了皇帝对教会的最高领导权。君士坦丁还在政府中大批任用信仰基督教的官员,将基督教主教分派到各个行省,行使官方任命的司法和宗教权力,成为特权阶层。君士坦丁的宗教政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3世纪以来,罗马的传统宗教无法为生活在苦难中的民众提供思想上的慰藉,而基督教已在帝国境内“成为一个以主教为中心的阶层组织”。这对统治者来说,承认教会就意味着找到了新的统治支柱。

——摘编自兰奇光《君士坦丁与基督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契美尼德王朝宗教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君士坦丁对于基督教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和君士坦丁时期宗教政策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2023-07-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外国传扬,中经迦腻色迦王尽力提倡,公元56世纪达于极盛。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南亚次大陆的部落大部分进入国家形成时代,出现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6国,这些国家间不断发生冲突、兼并,使社会各阶层深感不安,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精神依托与出路。当时正在兴起的政治上、经济上占有实权的奴隶主官僚、商人,也要求改变婆罗门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动荡的社会中,佛教以它的“中道”主义取得社会的支持。

——摘编自朱锡强《佛教在印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印度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距今大约有8000年。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创造自己文字的文明。他们拥有高超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能够种植小麦等农作物。苏美尔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后来世界各地的文明,都受到了苏美尔文明的影响。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古希腊文明尽管不是最古老的文明,但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明之一。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延续时间比较长,历史学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古典时期尤其受人称道。在这一时期内,许多古希腊政治家、思想家及文学家成为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焦点,认为当中的许多人永远影响了世界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李天祜《古代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美尔文明取得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明的地位,并列举史实说明“许多人永远影响了世界”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因素分析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

时间

史料

欧洲

公元前3200年

在伊朗高原、地中海和埃及之间,有一条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矿产贸易路线,伊朗高原盛产的锡矿被运往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铜矿在两河流域被大量炼制成铜制工具,青金石则远销至古埃及,被当作奢侈品流通

非洲

公元前14~13世纪

出土史料记载:赫梯国王请求拉美西斯二世派遣医生在哈吐沙行医治病,传播医术

亚洲

2世纪

《后汉书》记载,桓帝时,罗马帝国派遣使者来汉,并进献象牙、玳瑁等奢侈品

非洲

4~16世纪

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了中国瓷器

亚洲

公元7~13世纪

阿拉伯人在东至东亚,西至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海洋和陆地贸易,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等香料和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知识

亚洲

10世纪初

高丽王朝效仿唐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行科举制,推广儒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帝国前期,意大利和行省的手工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的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利用季节风远航印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7世纪初,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阿拉伯帝国建立并形成了阿拉伯民族,有统一的宗教和语言。阿拉伯人在吸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中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阿拉伯手工艺人调配的香水世界闻名,他们打出的刀、剑也非常锋利。此外,在叙利亚、埃及和北非各地也还有许多有名的手工业城镇。

——摘编自禹田《图说世界五千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马帝国晚期与阿拉伯帝国信奉的主要宗教,并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所起的重大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