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时代的雅典妇女,从其出生到出嫁之前都受父亲监护监管,活动主要被限制在闺阁之中,学习纺织、烹调等家务事;出嫁后受丈夫监管,主要从事子女生产、养育和家务操持等事务,极少有外出活动的机会。雅典法律规定,妇女无权继承遗产,不得与他人订立契约,不得在法庭起诉作证,无权立遗嘱,不得向别人借贷数目稍大一点儿的钱款、债务等等。作为公民的妇女,被隔离于公共事务之外,不能就公共事务发表看法、讨论。

——摘编自沈逸舟《浅谈古希腊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基于雅典妇女地位的考察》

材料二   ……可供她们选择的职业不断增加,如打字、速记、电话接线、电报、售货、教学、护理、秘书等等。1851年,英国只有19名女办事员,到八十年代末已达近23000余人。1851年全国女教师70000人,1901年增至172000人。

——摘编自马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

材料三   本校开办的目的,是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现在办学亦是要培养人才……所谓真学问,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批判的眼光,研究分析的功夫,再加上自己的思想和观察的结果,那么所得着的,才是真学问,活学问……人格的重要是最明显的,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女子还是很少,所以对于社会,有一种为领袖的责任。

——摘编自著名爱国女士吴贻芳就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时的《就职致辞》,1928年11月3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1851年后英国妇女的就业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吴贻芳女士就职演讲体现的治学理念与时代精神。
2024-05-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宁古五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公民人人参与政治,人人关注政治,人人思考政治的氛围。虽然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但是开启了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源头。文艺复兴使西方人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试图通过对权力来源、权力失衡的思考以及对各种政体的比较,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政体。洛克在《论政府》中指出: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孟德斯鸠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三权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和平衡。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经典性理念。

——摘编自何越《西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从法律层面巩固了这场非暴力革命的成果。该法案中写明了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事有选举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简单地说,该法案确立英国议会为英国最高主权代表,废除了君主个人专制。17世纪是英国的革命年代,最终以一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画上句号。“光荣革命”更换了英国人不喜欢的国王,其他的制度性变革是在此之后一点一点完成的,英国迈上了渐进平稳改革的道路,而且再也没有爆发过暴力革命。

       ——滴编自刘成《从革命到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光荣革命”初步实现了哪些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

——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

材料二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历史学家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23-24高二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各国要职大多仍由宗室、同姓或大族担任,但是官吏都不再授给采邑,而是领取实物俸禄。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岁举孝廉的察举常科亦初步建立。同年,武帝还诏举贤良、文学,并亲加策试。汉武帝还在京师建立了太学,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东汉中后期,随着豪强大族经济力量的发展,察举和辟召都为豪强大族所垄断。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拥有批准、认可法律,批准当选的最高官吏,管理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实权。屋大维执掌政权后,他保留了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元老院和共和时期的官制,但这些官员的权力都被他逐渐架空。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前11年,屋大维三次改组元老院,缩减名额,限定财产资格,从中清除了不合格者,安插了大量亲信。帝国内各种官职和人员也都唯元首之命是从。

——摘编自曾兮筠《罗马帝国的衰亡与官僚主义》

材料三       西洋某史家曾把中国两汉时代的历史,与罗马比较,他说:凡罗马衰亡的原因,中国都有的。却有一件事,唯中国所有,罗马所无,那便是(官员的)选举制度。观此,便知选举制度关系之重大了。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选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春秋到东汉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察举制在两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不同的地位,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另一方面,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晏绍祥《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上古中古史内容解读(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希腊“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6 . 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3/4的国土是山地,仅在崎岖山崖间有少量耕地,遭遇人口增加或自然灾害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他们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无以为生的平民、寻求财富的工商业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政治集团都是殖民的主体。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星星点点的众多城邦国家。柏拉图曾说:“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摘编自崔艳华《浅谈古希腊城邦殖民扩张的原因》

材料二:在大流士时代,波斯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517年)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面对辽阔疆域,大流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并直接向他汇报;军事上划分为五大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行省总督不管军事;在中央建立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庞大管理机构,一切政令由中央发往各行省。大流士还让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制定法律时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原有宗教与文化采取宽容态度、完成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

——摘编自任宪宝《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向外扩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流士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古代文明扩张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使命令快速下达,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依靠一站接一站的办法,沿着罗马大道一天跑上100英里也没有问题。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驿站主要服务于公务来往,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并按公示固定付费,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罚。

——摘编自葛臻明、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驿站建设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帝国驿站建设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

材料二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摘编自《礼记·中庸》

材料三   希腊先民将“再过器不及”雕刻在德尔菲神庙。毕达哥拉斯《的前580—的前500)的专著《金言》载:“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其建立的学派对于数字和音律都讲求和谐平衡,将世界看成相协的整体。赫拉克利特(约前544一前483)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对立中,世间万物保持和平发展态势的根源是“和谐”,“和谐”使对立面在斗争中得以向前推进。

——____摘编自王蕊《先秦儒学与古希腊哲学中庸观比较研究》

材料四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指出:(社会地位)过贵、过富的人和太贱、太穷的人都不符合中庸的原则,都不能顺从理性的指导。社会中,极富和极贫各趋极端,他们远离中庸,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极富阶级是寡头势力,他们本性狂暴,只愿发号施令;极贫阶级是平民势力,他们认为一事相等则万事都应相等,提倡绝对的民主和自由;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亚里士多德把中庸看作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他认为,富人拥护寡头政体,穷人拥护平民政体,中产阶级最具中庸的美德,最能顺从理性而不趋向极端。

——摘编自王岩《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论》


(1)从内容及思维方式等层面,比较先秦儒学与古希腊哲学中庸观的异同。
(2)简述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形成的背景,并简要评价这一思想。
2023-04-20更新 | 314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君士坦丁堡城内,来自东方的丝绸和黑海北都各草原民族的商品进入,珍贵的队服装、土著纺织品、首饰珠宝、梳柔毛皮、皮革等调剂着新罗马贵族们的口味。查士丁尼一世派人成功地从中国获取育蚕制丝的秘密,在君士坦丁堡建立起国家拉制的丝绸出口使之逐渐成为拜占庭帝国最兴盛的手工业。“黄金角”沿河地带的巨大商业区汇集着全国各地的商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货物,各种肤色的商贾身着各国服装来来往往,人们用各种语言进行交易。

——摘编自陈志强《古罗马的文明传承——千年明珠“新罗马”君十坦丁保》

材料二   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索教中心。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辏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开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市场。830年,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创建因家学术研究机构“智慧之宫”,聚集不同民族及宗教信仰的著名学者,将希腊、波斯、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加以收藏,整理并翻译成阿拉伯文。

——摘编自何新《巴格达城曾经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君士坦丁堡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格达城市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以地小山多为其地理环境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希腊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到公元前750年左右,希腊人口已经多到不能糊口的程度了”。希腊人需要到海外拓展生存空间。同时,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斗争中破产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和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利益集团,被迫去海外谋生。

——摘编自王文峰《古风时代希腊海外殖民运动考察》

材料二   在公元前750—前550年,希腊城邦不断向外殖民,虽然在黑暗时代(公元前1200—前900年)希腊就开始向外移民,但这一轮移民潮是希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向外移民运动。他们从希腊本土出发,不仅移往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这些传统殖民地,而且远至黑海沿岸、亚平宁半岛南端、高卢南部和北非部分地区。希腊对外贸易发展对这次殖民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殖民地有它的商站的功能。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8世纪中期希腊海外殖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前750年至前550年希腊海外殖民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