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2022-06-16更新 | 10777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分一年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一共365天。据此可知古代埃及(     
A.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认知B.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
C.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对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
2023-01-14更新 | 929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间历程
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古代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在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在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
公元前5世纪以后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古代希腊文化;此后,古罗马在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5世纪以后在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16世纪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
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7世纪以后英国开始侵略印度,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兴办学校,强行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19世纪上半期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3-04-09更新 | 751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希腊克里特岛考古发现,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格尔蒂法典》规定,允许自由人妇女与奴隶通婚,妇女有一定的选择婚姻的自由;未成年人不得收养养子;女继承人12岁之后才能结婚,且可以得到此前由父母亲属代管的财产及其收益。这表明该法典在当时(     
A.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B.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
C.否定了奴隶制的合法性D.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国王总要重新编撰新的创世神话,比如苏美尔时期创世主是恩利勒,巴比伦时期变成了马尔杜克,亚述时期则是阿淑尔。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政权的合法性B.延续神话的传统
C.加强对祖先的崇拜D.增强文化的认同
2023-01-15更新 | 371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买卖、出借、誓约及保证等承载民事往来、商业贸易的契约愈加成熟,其条款内容愈加简明扼要。据此可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A.契约避免了商业欺诈B.契约文明较为发达
C.任何事情都制定契约D.政府规范借贷行为
7 . 在雅利安人移居印度一千年以后,印度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吠陀早期那种无忧无虑的乐观主义让位给悲观主义,社会已没有灵活变通、无拘无束的性质,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严格地按职能和特权分成的不同阶层。能反映上述变化的文献是(     
A.《荷马史诗》B.《吉尔伽美什》C.《梨俱吠陀》D.《罗摩衍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事件
希腊世界中国
公元前460年-
公元前446年;
公元前431年-
公元前406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87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324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

公元31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明特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角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4世纪时期,印度出现了一种更为醒目的现象:继婆罗门教自身发生了变化,逐渐转变成印度教,在群众中重新发展起来,并得到多数国君的信奉和推崇。这一时期的印度(     
A.外来移民建立德里苏丹国B.笈多帝国逐渐崛起
C.摆脱了种姓制度的束缚D.商业活动遍及欧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处在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古埃及人迫切地渴望着绿色,渴望着绿洲与水源,因此就有了初始的对植物的崇拜情结。这说明古埃及人对植物的崇拜(     
A.是地理与人文环境的产物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C.推动了古埃及社会的发展D.促使宗教思想逐渐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