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C.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D.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2024-02-27更新 | 1761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页

材料二   历史上推行乡村自治的儒者们,把乡里自治的传统一直追溯到周代。经常被引用的古籍,如《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孟子所描述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也是后人乐于称道的。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宋代陕西省蓝田县吕大钧制定的《吕氏乡约》。这个乡约的四大宗旨是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人民公约,而不是官府命令。“由人民主动主持,人民起草法则,在中国历史上,吕氏乡约实在是破天荒第一遭。”(2)成文法则。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向来是世代相续,口头相传,从没有见之于文字,见之于契约。而制度必需成文,才可能行之广泛。(3)以乡为单位而不是以县为单位,从小处着手,易收功效。(4)自愿加入。“其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5)民主选举。“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直月一人,同约中不以高下、依长少轮次为之,一月一更,主约中杂事。”(6)以聚会的形式,使乡人相亲,风俗淳厚。“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7)赏罚公开,“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用记录在案督促众人,用开除惩罚不可救药的。(8)议事民主,“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具体史实,论证雅思贝尔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巨变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吕氏乡约》制定的因素及社会价值。
2024-01-3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决定的。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3—6世纪中西发展进程的比较。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另选19世纪以前某一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文明发展的“同中之异”,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和同中之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02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雅典城邦,凡是被认可为公民的男性成年人都有权利在政治决策中发表意见和投票表决。他们以集会的形式参与政府事务,对议案和政策进行辩论并作出决策。此外,公民均有权担任陪审员、执政官等职务。这说明雅典城邦(     
A.政治决策体现公平公正B.直接民主提高公民参政热情
C.公民看重自身政治素养D.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
2023-10-28更新 | 1116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5000年左右,埃及出现了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带,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力通过扩张活动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由此征伐战争不断,最终导致统一集权国家的形成。这可以用来佐证(     
A.自然经济容易造成分裂割据B.国家统一促进了农耕文明的进步
C.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政治走向D.中央集权有助于奴隶制国家发展
6 . 古希腊宗教是多神教,众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导致整个神界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其宗教行为由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构成,所以虔诚的雅典人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材料可用来说明古希腊(     
A.多神教决定了世俗政治走向B.民主政治形成有其文化渊源
C.民主政治带有浓厚宗教色彩D.雅典人对待宗教非常的虔诚
7 . 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灌溉农业发达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D.海外贸易繁荣
2023-03-09更新 | 2161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巴比伦王国曾出台了诸多针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掺假伪造等不正当竞争现象的法律条文。如《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而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这说明古巴比伦(       
A.立法思想蕴含着契约精神B.法理内涵得到了有效补充和完善
C.市场管理注重物权的保护D.国家治理利于强化法律的适用性
2023-02-01更新 | 1877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古代印度人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是包含大神在内的一切的母体。古人对水的信念源自于(     
A.生产方式B.文化传统C.宗教信仰D.文明交融
2023-01-12更新 | 398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与其它古代文明不同,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而非陶罐之类的物品。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大量对契约制度进行调整的内容,据统计,有关契约的规定占法典全部条文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A.契约成为社会规范B.法律制度日益成熟
C.手工生产相当落后D.商业贸易比较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