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至少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各城市就达成了各种双边条约,这些条约常常规定对方的公民享有在已方境内定居、拥有财产和从事工业、贸易的自由;设立商人法庭,依据商法裁决条约双方公民之间的商事纠纷。据此可知(     
A.近代国际法体系初步形成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流
C.意大利统一的条件已成熟D.城市自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1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社会经历了一场多方面文化知识的复兴,这种知识活动的激增在12世纪达到了高潮。日耳曼人的入侵使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大陆几乎泯灭,但幸运的是古典文化的丰富遗产被修道院的修士抄写保存下来,许多修道院都设立图书馆来保存这些书籍。基督徒收复西班牙之后,大批知识者开始翻译和研究阿拉伯人的著作。西西里国王祖孙三代对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命令学者完成了大量翻译工作。   “12世纪的文艺复兴”正是从这些源泉中获得了生命力,成为西欧学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李艳玲《西欧中世纪的大学与社会》

材料二 永乐五年(1407),明成祖朱棣应馆臣之请,为《永乐大典》题序,曰:   “逸秦有燔禁之祸,而斯道中绝;汉兴,六艺之教渐传,而典籍之存可考,由汉而唐,由唐而宋,其制作沿袭,盖有足征;然三代而后,声明文物所可称述者,无非曰汉唐宋而已。洪维我太祖高皇帝,膺受天命,混一舆图,以神圣之资,广述作之奥,兴造礼乐制度,文为博大悠远,同乎圣帝明王之道。朕嗣承鸿基,动思缵述,尚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

——摘编自(明)朱棣《永乐大典》序

材料三 1990年5月,   《中华大典》的编纂被批准立项,这部新型巨大类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历代类书,因受时代或观点局限,应收而未收的典籍不少,   《中华大典》无论在资料收集方面,还是在成书的规模上,都将大大超过它们,并且尽量收入经过整理的古籍版本和考古学的新成果,以及散失在国外的珍贵典籍。   《中华大典》参照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将内容尽可能纳入现代科学分类体系之中。新中国建国以来,对古代文化典籍在版本的选择、校勘、标点等方面有很大提高,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编纂《中华大典》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摘编自宋应离等《中国当代出版史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12世纪的文艺复兴”产生的“源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大典》编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大典》编纂的意义。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征服者威廉(1028-1087)入主英国以后,积极引进罗马法和教会法规,凡精熟罗马法和教会法者,皆被择为王室之顾问。1145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罗马法教师瓦卡留斯应邀到牛津大学讲授罗马法,开创英国研究罗马法之风。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全面复兴了罗马法B.利用罗马法加强王权
C.逐步确立大陆法系D.调和王权与教权矛盾
2024-05-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0世纪的西欧,“有时一个城市属于一个领主,有时属于多个领主。城市与领主签订城市宪章,取得特权证书”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巴黎属于两个领主,而博韦有三个领主,亚眠有四个领主。这一现象(     
A.推动了封建割据局面形成B.促进了城市自治逐步兴起
C.反映了王权力量不断加强D.强化了市民人身依附关系
2024-05-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8~11世纪的西欧城市与领主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表),由此可知(     
表 城市自治中城市与领主实力关系
领主实力
城市实力经过战斗多次失败或可成功战斗或赎买并取胜
压制 (重新维持现状)低度均衡(维持现状)
(注:城市实力指以商人为主导的市民阶层的力量)
A.领主实力始终强于城市实力B.西欧城市追求自治道阻且长
C.领主统治政策决定城市实力D.城市实力在斗争中不断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现代欧洲史》历史丛书的首卷将1460年作为“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时间,并开宗明义地强调印刷术在 1460年至1500年间满足了“商人、律师、医生、官员”等群体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需求,根据这样的历史分期方法,可推测该作者高度关注(     
A.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方社会变革的关系B.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演进脉络
C.技术、观念与西方社会变革间的关联D.东方科技传入与西方社会演进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率军进入意大利,在帮助教皇约翰十二世在与罗马贵族纷争中稳住脚跟后,获得教皇加冕为帝。后又改立立奥八世为教皇,与新教皇签订的《奥托特权协定》确定了教会继承人选由皇帝决定的原则。到1057年的百余年间,25位罗马教皇中有12位由皇帝推举就任。这表明该时期(     
A.教权一度受制于世俗政权B.教随国定强化民族意识
C.城市崛起破坏了封建秩序D.王权强化促进国家统一
2024-04-08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4世纪英国达勒姆(Durham)修道院村民会议的原始记录显示“这个镇的所有佃农都被命令,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村官的召唤下来讨论与本镇利益有关的共同事务。”“经共同同意,每个人都要遵守他们大家自己同意的无论什么规则。”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       
A.由君主直接管理基层B.基督教会的影响微弱
C.具有鲜明的自治特点D.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4-04-01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1、12世纪,法国很多自治城市的司法权由领主与城市自治机构分享。包括盗窃罪和凶杀罪在内的部分重罪,一般归领主审理。许多地方,常常是高级审判权归领主,低级审判权归自治市。与此同时,教会法庭和王室法庭也将触角伸向了自治市。材料意在说明,法国自治城市(     
A.市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B.司法审判机制多元并存
C.封君封臣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教会主导司法改革进程
10 . 中世纪的西欧王权只能称为“有限君主制”。即使英王征服者威廉、理查二世、法王腓力四世等国王,通常被认为权力很大,但仍不具备宣称或实施“王在法上”的条件。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B.存在强大的贵族和教会势力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缺少法律意识和成文法指导
2024-03-3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