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最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自治权利,而这种自治权利是以国王授予的城市特许状形式规定的。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     
A.符合加强国王权力的需要B.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C.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D.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2024-04-10更新 | 159次组卷 | 3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诺曼征服后的英国,王室领地与总封臣的地产呈现出“插花式”的交错格局。约有20个总封臣的领地分散在10个以上的郡里。而国王本人的许多大地产,也星罗棋布地间杂在各地封臣的大地产中。这主要体现出(     
A.王权对贵族权势的遏制B.封建专制王权逐渐衰落
C.贵族对王室权威的挑战D.国王与贵族的相互制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中后期及近代早期,西欧城市发展标志性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
11世纪西班牙莱昂、英国伦敦等获得自治的特许状
12世纪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成立,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
13世纪巴黎大学、剑桥大学成立,但丁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百人会议的成员
14世纪德意志各大商业城市正式组建汉萨同盟,同盟设有最高议会和最高法院,入盟城市必须遵守同盟权力机关作出的决定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平等是维系中世纪西欧市民认同和契约的纽带。城市为市民提供了基本的市民权,从法律意义上说,所有市民的身份是平等的。周边农村乃至外地(国)涌入城市想成为市民的人,多是冲着能与他人享有平等机会而来的。因此,城市本质上是一个封建等级社会中出现的非等级社会。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基本上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是开放式、动态式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所有者的身份是平等的。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主人的出身不相干。领主在市场上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商品,都得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与平等身份。商品货币关系越发展,平等原则就越重要。市场中逐渐形成的商法体系,使平等交易原则进一步得到法律确认。常有城市议员说: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充当奴隶的人。当然,城市富有贵族和城市普通市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能掩盖社会地位不平等。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世纪后期至近代早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中的“平等原则”的看法。
4 . 中世纪时期,欧洲神学家从《圣经》中引申出寡妇守贞不二的理论,力倡宗教禁欲主义。庄园主们为增加劳动人口则“百般纵容寡妇们结婚,如果她们拒绝或拖延,就会被罚款”。这反映出中世纪的欧洲(     
A.宗教的地位高于法律B.教会与王权之间存在矛盾
C.神权与世俗权力并立D.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古时期,欧洲一些国家实行“恩赐官职制”,即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让其管理分散在各地的王室地产。这(     
A.说明国王摆脱了神权影响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兴起
C.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形成D.有利于扩大王权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土地兼并的急剧发展,8世纪末叶,班田制几近废弛。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附于势力之家,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给贵族、寺院或神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8世纪末9世纪初,形成的情况也不一致。有的庄园就是原来的村落,有的包括几个村落,被称为“垦地系庄园”;后期庄园则多是因农民“寄进”而形成的,他们原来是国家的公民,由于破产或迫于形势的压力而成为庄园领主的依附民。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牧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史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庄园的主导类型的变化,并简析日本庄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实用的社会知识,需要掌握读写算基本能力,需要进行行业技巧训练,还需要大量为工商业服务的管理者、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随着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集聚,在西欧某些城市学校和教会学校的基础上,以世俗教育为主要目标,专门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产生了。

摘编自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材料二 10世纪起,法国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里逐渐地增强他们的资源并扩大政治影响。凭借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他们兼并了那些死后没有继承人的封臣的领地,确立了在整个法国执法的权力。到14世纪初,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已经逐渐地在法国领地,确立了在整个法国执法的权力。到14世纪初,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已经逐渐地在法国集中了权力和威望。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

材料三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中期,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在这几个世纪里,我们也看到了宗教改革,学术进步。

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的条件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世纪的欧洲,各城市之间的关税或通行税名目多、数量大,城市内部出现的商业欺诈、赋税不均、党派争斗、社会冲突等“城市病”也愈演愈烈。这一状况(     
A.说明城市自治权尚需继续强化B.制约了领主经济发展
C.源于城市权力获取途径的不同D.为王权集中提供契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文中的变化包括(     
A.经济发展和城邦国家出现B.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产生
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出现D.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开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城市形成之初,城市所在领地的领主往往在城市中享有一系列经济特权,但是,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也开始对封建领主进行斗争,他们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改变领主课税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西欧的国家中,城市市民通常是王权反对封建割据的天然同盟军,为王权战胜封建领主、建立统一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的自治力量一般来自于行会。在很多城市,当行会力量强大起来之后,就进入政府,由行会成员担任政府要职,参与城市决策和管理。最有名的当属佛罗伦萨,其行会政府使城市实现了自治。然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在行会中也出现了一些商业贵族和大商人、大金融家,他们逐渐控制了行会政府,并且使自治政府变为其个人或小集团的工具,成为新的领主对城市进行控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大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力度,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