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中的各个等级分别写信给教皇,申明国王只服从上帝,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任何内政。次年,三级会议控告教皇,决定以国王的名义在法国召开宗教会议,审判教皇。由此可见,当时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B.有利于法国王权强化
C.体现了信仰自由趋势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2 . 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城市原有的行会组织成为一部分工匠要千方百计突破的发展障碍。这样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帮工和学徒的数量,并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材料说明(  )
A.分散的手工场出现B.集中的手工场形成
C.雇佣劳动关系出现D.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经济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复兴,城市是主要的复兴地,这与早期城市具有一定法治实践相关。城市的法治实践就是保障、规范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法律需求,即城市出于对市民管理、城市防卫、商业发展、税收等方面的需要,对法治提出了较高要求。罗马法在中古欧洲复兴是因为
A.罗马法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B.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法治基础
C.当时欧洲城市法治基础完善D.欧洲城市自治推动商业发展繁荣
2022-03-05更新 | 1419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在西欧封建社会,城市是建立在领主的土地上,城市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封建主的手里。12世纪时,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宣布不论王室领地内的城市或其它公爵领地内的城市,皆加以保护。国王此举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教会权威C.给予城市自治权D.建立等级君主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3世纪上半叶,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指责理查德·马歇尔伯爵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反而宣称由于国王违约在先,伯爵对国王的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从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
A.契约精神受到重视B.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C.封君封臣制的衰落D.封建庄园制的瓦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和豢养的义务,而豢养的主要办法就是赐给封臣一块封土。

——摘编自[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案例设计》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封君封臣制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衰落后,欧洲城市从11世纪起重新恢复了生机。工商业的繁荣,财富的聚集,人口的增加使城市不断地扩展,很多城市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有的城市是几种中心兼而有之。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在城市中兴起了为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新型学校。与传统学校相比较,这些城市学校有以下共同点:

首先,在领导权上,城市学校后来逐渐由市政当局接办,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它本质上属于世俗性质,打破了基督教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垄断。其次,在培养目标上,城市学校主要是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于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城市学校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性质。最后,在教学内容上,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及与商业、手工业劳动有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有的城市学校,尤其是一些程度较低的学校,一般都是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这与用拉丁语讲授的基督教学校完全不同。至15世纪,几乎西欧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城市学校。在中世纪的最后3个世纪里,欧洲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但其对知识的了解却不知增长了多少倍,人们对科学、医学、法学、哲学和神学进行了广泛的学习,这种知识的增长为欧洲大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城市学校兴起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学校兴起的影响。
10 . 中古时期欧洲的乡村和城市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示意图反映了西欧出现的哪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有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