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积极从事以贩卖奴隶为主要手段的“三角贸易”。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公元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使英国获得贩卖奴隶的垄断权,不仅为英国的贩奴商人带来了神话般的利润,而且加强了英国在那些需要供应黑奴来经营种植场的殖民地里的地位。

——摘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开展三角贸易的国内条件,并概述三角贸易客观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

材料二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它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白银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而却未能推动明代中国近代化。

3 . 材料一   “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传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4-14更新 | 6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17世纪,欧洲在商业上发展迅速,流通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政府如法国的重商主义和英国的圈地运动,都有益于商业发展。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更是把市民、商人从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枷锁中解放出来。流动的人口又给某些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并与当地经济结合,创造了有效的商业行为和更高的商业利润。如16世纪中叶,英国利用尼德兰移民的力量,成功地生产了“绒线布”,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王素琴《对西欧封建商业迅速跨越资本主义门槛的再认识》

材料二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美洲糖产量的增加,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商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欧洲产生“消费选择”的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相比中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受阻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技淫巧”,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马戛尔尼的遭遇映射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即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这是按照190年国际购买力核定的一个财富度量单位)。然后,又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世界人均CDP翻了一番,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年开始,到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内,世界的人均GDP大概增加了36倍,达到6600国际元。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的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张维迎《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材料三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摘自【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人类“0.01%的时间里”创造了“97%的时宫”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美国“左右”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请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
2019-09-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恰在此时,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欧洲各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涉及所有工农业商品、持续约一个世纪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在这场通货膨胀中,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普遍上涨3倍左右,英国、法国、德国物价从16世纪中期开始上涨两倍左右。这大大削弱了欧洲各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二   白银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流通。“用银始于闽、粤,而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万历时给事中郝经说:“今海内行钱,惟此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白银的广泛流通,大大增强了交换手段,对商业的繁荣无疑会有巨大的推动。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9-09-05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百校联盟高三七月尖子生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糅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城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并分析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作用。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