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特立尼达”号原为欧洲某船队的旗舰,因船只受损被迫留在香料群岛(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进行维修。1522年4月,该船计划横渡太平洋返航巴拿马,最终因风暴袭击和食物匮乏,在离开六个月后无奈返回。据此判断,该船曾经跟随(     
A.迪亚士绕过好望角B.达·伽马驶达印度
C.哥伦布到达美洲D.麦哲伦进入太平洋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A.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B.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C.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D.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

——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
2024-05-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世纪末,他率领一支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最终,他到达了南纬33度线。“他”的这段航程对应的是下图中的(     

A.AB.BC.CD.D
2024-05-01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以“发现论”塑造了作为国际法形成基础的地球空间秩序。其中,西葡两国运用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7—18世纪,英国用“有效占有论”回应西葡两国,认为只有建立“有效统治”才能成为真正的财产权人,方能符合万国法。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材料二   欧洲人如何观察异域的人与物,古典时代形成的中心与边缘观念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种以“我”为中心的观察视角是古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早期欧洲人认知美洲的基本出发点。

——摘编自王晓德《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材料三   15世纪以后,欧洲人根据文明程度的差异,把已知世界的不同区域划分为若干等级,将欧洲置于该等级体系的顶端,体现了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权力秩序,欧洲自视为世界的中心,认为这种中心既是地理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

——摘编自艾仁贵《从“陆地三分说”看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洲际想象》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发现论”和“有效占有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现论”“有效占有论”形成的共同原因。
2024-04-1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欧各国为了得到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他们迫切希望绕过地中海开辟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商品经济在西欧迅速发展以后,西欧各国迫切需要铸造货币用的贵金属。但是,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的150年间,西欧的金矿、银矿不仅逐渐减少,而且还有大量的资金流出欧洲。到15世纪下半叶时,西欧各国商人普遍对黄金发生了炽烈的渴望。另外,《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传播以后,西欧的上层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风潮——“拜金狂”。

——摘编自刘景珍 傅利华《试论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的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技术、工艺品等远销世界各地,赚取丰厚利润。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向东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

——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487年8月,他率领船队,从里斯本出发,越过南回归线,沿着非洲海岸南下,在非洲南端遇见了风暴。船队在风暴中漂泊13天后,驶到风平浪静的海域时,他判断自己的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航行在了印度洋上。”材料论述的是(     
A.达·伽马绕过非洲抵达印度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D.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世纪时,教会通过《圣经》向世人宣传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才能接近上帝的思想。14—15世纪的西欧,经商似乎成了人们崇尚的一种职业,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宗教改革的开展B.庄园经济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人文精神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大国崛起·海洋时代》解说词讲道:“与中国郑和的混合舰队相比,葡萄牙人的两三条帆船微不足道,但是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欧洲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向着浩瀚的大西洋进发了。”这可以用于说明葡萄牙(     
A.成功开辟新航路的条件B.航海技术的发达
C.开辟新航路的多重动因D.海外活动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409年,堙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成了拉丁文。1474年,托斯卡内利依据此书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将印度置于大西洋的西岸,并在给哥伦布的信中说:“依此航行即可抵产香料宝石之国。”据此可知,当时(       
A.传统学说影响历史发展进程B.欧洲绘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原貌
C.地圆学说得到世人普遍接受D.印度成为了西班牙侵略的主要对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