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其相似的历史表象下常常掩盖着极大不同的历史本质,发生在15世纪首尾两端的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达·伽马航行就是这一类的相似事件。

材料一   三大航海的指标对比

郑和航行达·伽马航行哥伦布航行
次数与时距7次历时282次历时64次历时13
船只数目一般每次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最少3只,最多17第一次4只,第二次20
船只吨位和人数估计1500吨、约27000100200吨、约90150050120吨、约150
打通交通线中国至东非海岸绕航非洲至印度欧洲至加勒比海岸
船队性质皇朝特遣舰队王室特许私人航海探险队
资金来源国库调拨股份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

——摘编自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材料二   发现通向印度的好望角航路这一事件的极其重要的成果,是把欧亚大陆东西海岸的航行连接起来,即使这是一条迂回的路线……由哥伦布一代的伟大航海家们开始的变革,赋予基督教世界以最广大的除飞翔以外的活动能力……主要政治效果是把欧洲与亚洲的关系颠倒过来……欧洲现在出现在世界上……它的势力包围着至今一直在威胁它本身生存的欧亚大陆强国。在水域中发现的空旷土地上,创造了许多新的欧洲,对于欧亚大陆来说,现在的美洲和澳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撒哈拉外侧的非洲,就是以前欧洲的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

——摘编自强世功《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地图集》出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地图集》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图出版的影响。
3 . 危机与转型

“中世纪晚期危机”是对1415世纪发生在西欧的饥荒、瘟疫、战争及其导致的人口减少、经济停滞、政治和社会秩序紊乱的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世纪晚期危机”成为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主题,形成了两大主流解释模式。第一种是“衰落论”:通过探寻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是西欧社会相对于中世纪盛期的衰落;第二种是“转型论”:通过探讨危机的影响,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


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是历史解释的基本要求。从上述角度,结合14—15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两种解释模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并把我提拔到上述大洋的提督职位,管辖西距佛德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一百哩,穿过南北两极的那条想像界线(指教皇子午线)之西的全部区域,他们又给我副王兼知事的称号,统治在该线以外我所发现的全部陆地和岛屿,而且准许我把上述的职位和称号传给我的长子,然后子子孙孙世代相承;此外,他们赐给我从我将治理的地方所获得全部东西的十分之一,以及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而被摩尼康古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内。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长的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节选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150654日哥伦布遗嘱》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或条件,并说明理由。
2023-12-1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2年,达·迦马远航印度,迫使科钦等邦签订协议, 以固定价格收购香料。此后,葡萄牙的香料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葡萄牙人直接参与亚欧香料贸易,厘清了许多香料的产地及其植物属性,从而揭开了香料的神秘面纱。香料来自天堂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葡萄牙又占领了霍尔木兹、果阿、马六甲等战略要地,王室通过印度公司基本垄断了印度洋的香料贸易。与此同时,威尼斯对欧洲香料贸易的垄断难以为继。1514年,连威尼斯也从葡萄牙里斯本购买香料。1570年后,葡萄牙允许私人参与东方贸易,一些大商人参与其中。在16世纪70、80年代,葡萄牙进口了欧洲市场75%以上的香料,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正是香料促使葡萄牙人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交易商品涉及欧洲的银、铜,印度的棉布, 中国的丝绸、瓷器, 日本和美洲的白银,非洲的黄金;沟通了传统的地中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贸易圈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圈。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16世纪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五世纪开始,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不能以欧洲市场为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狭小的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奥斯曼帝国在东方切断商路而更为加剧。商品经济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冲破狭小市场的束搏,以其充沛的活力开拓新的市场。这一时期,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和机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长期统治中世纪欧洲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宗教神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已被人们逐渐唾弃,一个要求“人的现世幸福”,要求个性自由与人的平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已开始深入人心。这一社会思潮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它唤醒人们认识了自己,人们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探求,敢于冒险。

——摘编自陆伟芳《西欧商品经济大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

材料二   有的学者认为,从15世纪中期起西欧社会经济剧烈变动,由于科学和技术进步,西欧实现了采矿业的突破,西欧白银大量出现与这一时期开始的价格上涨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16世纪欧洲许多地方农业收成欠佳,农民纷纷改耕为牧,以致许多地区的粮食不得不依靠进口为主。16世纪西欧各国也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一时期英格兰的总价格指数从100上涨到600,法国则增长了十倍。同样,人口在近代早期的增长也对需求和价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剑桥人口小组对从1541年开始的人口调查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在整个16世纪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摘编自朱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导致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其他因素。
7 . 【大航海与海洋格局】

材料一   直到15世纪之后人类世界才真正开始尝试相互碰撞、物资交换,开始了相互支配和冲突以及文化的交流。大洋航海之路一旦被打开,世界各大陆迅速实现了相互连结。海洋不再是交流的障碍,开始扮演超高速公路的角色。各文明圈和生态界的各要素向全世界扩散,我们生活的近代世界也随之经历了激变。……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

——(韩)朱京哲《深蓝帝国:海洋争霸时代1400-1900》

材料二   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

——摘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的原因,并概括“大洋航海之路”打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腓尼基人时代开始,欧洲就有了一个传统,即认为环绕非洲航行是可能的。但不仅仅是好奇心才驱使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在1420年去了解这种可能性。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说如能环绕非洲航行到印度,葡萄牙商人就可大发其财。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亚洲把通往印度的陆路交通截为两路,使得商旅通行费用过高。亨利王子死后,人们的探险活动继续进行,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十年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在阿拉伯水手的领航下,横穿印度洋到了加尔各答。每次探险队的费用都靠出售非洲沿岸的黄金和奴隶获得,葡萄牙根据国际协约取得这条航线的贸易垄断权。

——摘编自[日]和田垣谦三《世界商业史》

材料二   作为欧洲最早进行海外探险和殖民的国家,葡萄牙在印度洋及邻近地区的扩张活动中建立起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其探险和海上贸易活动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对新发现和据有的海外陆地进行移民和垦殖,使旧大陆原有海上贸易航线发展成全球多边贸易网络。葡萄牙帝国维系帝国内部贸易中采用的武装贸易、垄断贸易和商业种植园经济等手段,被后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所沿用并发展,深刻影响了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贸易运行方式。尽管葡萄牙帝国在16世纪后期就迅速衰落,但其对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与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进行航海探险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的海外探险活动对早期近代世界发展的影响。
2023-06-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料是中世纪的地中海贸易炙手可热的商品。君士坦丁堡的“香料集市”生意几乎全部由威尼斯人操控,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威尼斯的“要塞”帆船拥有 500 吨级的排水量,是后来哥伦布所乘坐机船的几倍。1204年,威尼斯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广阔的沿海地带,并建立起众多的贸易据点。1284年,威尼斯开始发行纯度达到 99.7%的“杜卡特”金币,“杜卡特”长时间维持了相同的纯度,远超当时欧洲的其它货币。这一时期,威尼斯确立了在地中海绝无对手的局面,迎来了繁荣时代。

——据[日]盐野七生《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

材料二   1501年7月,威尼斯商人普留利在他的日记中写下:“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威尼斯取得如今的名声与财富,靠的就是海上贸易,买进大量的香料,再倒卖给来自各地的外国人。而现在,印度的香料可以直接输送到里斯本。而发往威尼斯的香料却需要经过叙利亚和苏丹的领土,到达威尼斯时,原来只值1杜卡特的货物价格因为高昂的税收涨到了1.7甚至2杜卡特。”所有自古兴盛的古老商路和蓬勃发展的沿线城市突然成了一潭死水,全都面临着被葡萄牙帆船逐出世界贸易圈的威胁。威尼斯无法从传统贸易路线轻易脱身,而从地中海东岸派自己的船前往印度又不现实。威尼斯的整个商业模式一下子显得过时了。

——据[美]罗杰·克劳利《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3世纪威尼斯迎来繁荣时代的背景。
(2)材料二中的“最坏的消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威尼斯商业模式“显得过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