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 . 商业是交通的先导,交通是商业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得到让他们神魂颠倒的东方香料,他们势必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是葡萄牙。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转口贸易。他们用美洲的白银换取棉布,再用印度的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和奴隶,再用它们换胡椒。香料贸易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整理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等

材料二   长江的“营业额几乎是难以估计的,即以原棉一项而论,其数量便十分可观。湖南、湖北等的茶叶在供应市场时肯定还得顺长江而下,总量便估计有7万吨。”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批因工商业兴起的城市迅速壮大。上海在开埠初期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依靠长江流域广阔的腹地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三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葡萄牙开辟的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并简述新航路开辟后香料贸易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2)结合所学,写出晚清时期列强在华攫取的交通领域的一项特权。根据材料二,简述上海“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和世界大势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2023-04-09更新 | 523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们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大陆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危机:15202021

材料二近代以来,“自由”观念广为传播,其中也包含了人民对于居所的自由选择权。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要求在国家内部迁移、定居的自由和出境自由,这些权力最终在19世纪的各种民法中得到了法律保障。……近代早期大量的人口迁徙在19世纪得到显著增加。例如在德国,1816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总数超过十万,1910年城市人口占据21%193932%。此外,19世纪跨国以及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也不断增加。据估计,18501920年间有56千万的欧洲人移居海外,其中大多数迁至北美。

——《北大德国研究》

材料三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谈到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编自李惠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审视“家国情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欧洲移民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2023-07-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材料二   下图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2000年,单位:10亿美元)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5 . 交通不仅是联系地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媒介,它更是历史发展的助推器。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运河即是出于作战需要而诞生,此后不论是中原地区发动统一战争还是对岭南等边疆地区的远征时,都曾大规模地修挖运河,以实现快速转运军队和后勤补给的 目的。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南北分离的局面使得大运河成为了维系帝国统治和国防安全的大动脉。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的粮食、赋税等输送到北方,为都城供给养分”,运河因此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政治方面的功能,甚至催生了一批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然而 其军事上的重要性并未因此而降低,反而有所提升。

——续杨方、陈熙《千年运河:中华帝国的军事大动脉》

材料二   诞生于北非和西亚之间广袤干旱地带的诸多文明,很快就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帝国,在与游牧民族的不断斗争中,甚至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但是,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历史舞台,还不到整个大陆面积的1/3,要想将整个地球作为历史的舞台,就必须将五大洲和三大洋联合在一起。而直到人类开辟出海上的航线之后,我们的世界才像现在这样属于一个整体。

——【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材料三   速度是交通的灵魂,是人类的永恒追求,速度的进步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快 捷和高速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高速化成为现代交通运输追求的重要目标。高速化可显著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运输时间,增加通过能力。当今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超音速 飞机,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高速化的发展趋势。

——除飞《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试举一例秦远征岭南时修挖的运河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运河具备哪些作用?
(2)材料二中“人类开辟出‘海上的航线’”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列举该事件的主要标志,并分析为什么该事件后“我们的世界才属于一个整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类为追求“快捷和高速”发明的交通工具以及中国进入“高速公路时代”、“高速铁路时代”的标志。
2023-04-2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西方商贸回眸。

从丝路兴盛到海路大通,不仅带来中西方商贸变化,同时也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1)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如果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去理解“(陆上)丝绸之路”,以下名称中最合适的是(单选)
A.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B.草原丝绸之路   C.游牧地区丝绸之路   D.中亚丝绸之路
(3)以下关于“丝绸之路”的两种历史观点,在观察视角上分别有何侧重?综合两种观点,简要谈谈“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阅读以下某学者绘制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4)当时最能体现这一功能的代表性船只当是(单选)
A.马可·波罗来华搭载的商船   B.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
C.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   D.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
(5)该赋税制度应是(单选)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6)“储藏”,体现明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单选)
A.商品经济活跃   B.朝贡贸易主导   C.白银资本雄厚   D.小农经济主体
(7)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海路大通”对传统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2023-03-20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9 . 【玉米的传播与史料价值】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将他在靠近美洲大陆海地岛看到的新谷物-玉米以及当地人食用玉米方法的发现郑重地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德车献给西班牙国王。

1505年,葡萄牙人种植玉米,为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于16世初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在17世纪中叶经陆地传入到非洲南部。

1562年,英国首次在试脸地引种玉米。1571年,德国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可能是从意大利经由瑞士引进的。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一般认为大约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入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而后从印度经中国的西藏传入内地。

—摘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16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福克斯的植物志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出版的玉米植株全图。耐寒的玉米的推广渐渐消解了欧洲传统的冬季休耕制度。玉米粒和玉米秸秆大大取代了牧草成为饲料。16世纪欧洲小麦的种收比仅为1:5,即种下一颗麦粒能收获五颗麦粒;而同时期玉米的种收比可达到1:25-100。是小麦的10倍左右。玉米传入某国、某地区之初,各国和当地的统治者,包括国王、诸侯、领主、教会、教堂、各层等级议会、城市共和国的僭主家头、自治市的首脑等,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没对玉米种植征税、收租、取赋、分润。故玉米入欧后很快传开。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该材料对研究15、16世纪世界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玉米入欧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包含着诸多新因素的生成和旧制度的消亡,整个历程包含了均田制的瓦解、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官田私田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土地买卖合法化等多个环节。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也迅速瓦解,兵役制度由征兵制逐渐转向募兵制。唐宋之际门阀世族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导致部曲奴婢劳动制解体、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致使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得到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材料二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热”出现的最初媒介是传教士们带回来的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书信等。这一时期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风行于欧洲各国,其数量之巨、受欢迎程度之深,在欧洲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传教士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热”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欧洲近代转型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绍玲《从“中国热”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运用唯物史观,分别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2-11-24更新 | 378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