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其主张源于(     
A.揭露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推动罗马教廷的权力更替
C.追求信仰自由和公民平等D.建立新教以发展资本主义
2023-06-2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反映了西方不同时期的家具情况,其中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追求相吻合的是(       
选项情况
A分工使得原本连贯统一的制作过程分离,减少了产业链中成员的接触和交流。
B风格变得多样化且更加舒适,表现形式是对炫耀的渴求。
C家具仅被看做房子的一个实用部分,而不是艺术品,且毫无舒适度可言。
D造型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A.AB.BC.CD.D
2023-06-29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拿破仑对外战争过程中,被拿破仑“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由此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B.埋葬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C.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D.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剧作《中国孤儿》的创作依据是元朝纪君祥的悲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而伏尔泰则将之移到13世纪蒙古人攻占北京的时代。这一改动把宋元斗争和搜孤救孤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强化了作品的道德力量。《赵氏孤儿》的基本情节是奸臣当道,因嫉贤妒能而残害忠良,最后正义战胜邪恶。而经过伏尔泰改造后的《中国孤儿》,则展现了他的文明战胜野蛮,有序战胜无序,道德能够战胜勇气的思想。在作品中,成吉思汗是一个野蛮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可以被感化的人。他被张惕和伊美达夫妇的救孤义举所感动最终释放了两个孩子。

——黄意明《理想中的图画——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材料二   法兰西喜剧院17511850年上演《中国孤儿》的场次统计   

年份演出场数统计
1751176045
1761177021
1771178027
1781179040
179118004
1801181014
1811182014
182118308
183118402
184118500

(此表根据joannides著作《16801900法兰西喜剧院》提供数据梳理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孤儿》的剧情背景从春秋时期移到宋元之际的优点,并分别概括指出《中国孤儿》与《赵氏孤儿》的主题。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后《中国孤儿》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频率的变化。有学者认为这种变化体现了伏尔泰思想的两重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3-06-28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高二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欣赏俄罗斯艺术时,会发现很多伟大的俄罗斯艺术作品和1812年拿破仑战争有关系,这场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俄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启发了大批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和十月革命都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A.标志俄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B.有助于俄国社会思想启蒙
C.直接推动了俄国的革命进程D.沉重打击了俄国封建统治
2023-06-28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6 . 下图为法国漫画《拿破仑的头,蛇的身体》,漫画还附有作者的注解:“这是条非洲的巨蛇,身下是他的军队。在法国,他把自己的真身掩盖了起来。这种怪物生来就没有血和眼泪”。该漫画意在(     

   

A.谴责对外战争给法国带来灾难B.说明法国大革命赢得非洲支持
C.宣扬欧洲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D.揭露资产阶级统治具有欺骗性
7 . 文化在冲突、碰撞和交融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然而,科学革命却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为什么这个划时代的发展发生在西方?一个重要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们不仅可以接近亚里士多德,还可以接近阿基米德,他们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来自各种生物科学的灵感。17世纪初的某生物学家坚持数十年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还用新的放大镜来观察马蜂、大黄蜂和苍蝇,这在当时是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献身精神的严峻考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班牙在1532年只以不到200人的兵力,居然打败了印加帝国的4万大军,此故,在亚洲的天主教会中……曾担任耶稣会日本教区院长的传教士嘉拉耳(Francisco   Cabral)在1584年上书兼领葡萄牙王位的菲利普二世,认为只要集结一支一万人以内的舰队,即可控制中国华南沿海的省份……这种以武力为后盾的想法,直到耶稣会士范礼安对中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始出现较大转变。他主张传教士应先学习中文,尽量熟悉当地社会的礼俗民情……在他的支持下,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们穿儒服、戴儒冠,不仅在外表上开始扮演“西儒”角色,也开始进行“合儒"与“补儒”的努力。这种尊重、调整和适应当地人文化、语言与生活方式的策略,大大促进了传教的推进。

——摘编自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希望现代化的印底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阐述材料中有关“科学的根源”和“科学革命”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位传教士对传教策略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简述西方传数士在近代中国的传教行为的本质内涵及中国对此的回应。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从构建人们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概括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3-06-26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8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8 . 下表是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对照表,造成两种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

形成统一民族混血社会,未形成统一民族
英国文化为主,美式英语葡、西文化为主,拉丁语
推崇民主、法治的政治文化“考迪罗”独裁政治盛行
南北战争后,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拉美国家一直为国际市场提供初级产品,政局动荡,国家发展缓慢
A.固有政治传统的区别B.常住人口数量的多寡
C.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D.殖民开发方式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2023-06-21更新 | 4831次组卷 | 29卷引用:第一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1唯物史观-【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2023-06-11更新 | 6901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二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2时空观念-【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