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在中世纪,意大利人的奢华服饰仅限于教会高级人士出席重大仪式庆典时所穿着的法衣,即使封建贵族阶层也很难享受。但中世纪晚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延绵不断的封建战争和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复兴,改变了人们对服装样式和材质的审美和需求。这一时期,骑士和军队制服元素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材质和装饰风格,对意大利的服装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1333年,佛罗伦萨商人杜乔·普奇专门在拉古萨的金匠铺花费30杜卡特,订做了一条镶嵌许多宝石的银质镀金腰带。当时对奢华服饰和时髦潮流的追逐不只是贵族商人等特权阶级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时尚。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奢侈品生产与消费的顶峰时期。在穿的方面,“昂贵雅致的服装、精心制作的头饰、车马随从和讲究的家具,在当时(不同阶层)都很流行”。“仅路易十四自己所穿的一件衣服就饰有1400万法郎的金刚石。而路易十五继承了先王的奢侈遗风,他的宠妃彭芭杜尔夫人的奢侈更骇人听闻——在得势的19年中,她为展示身份和地位花费就有36327268里佛尔”。一系列的事件造成了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严重困难,国王与大臣、特权者的斗争一直未停,尤其是巴黎高等法院利用其注册权与国王的抗争、三级会议与路易十六的抗争等。

——摘编自杜广强陆伟芳《奢侈消费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人的服饰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的意大利与17、18世纪的法国在服饰方面奢侈消费的共同点,并简析法国奢侈消费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揭露教会的罪恶以及教徒们的虚伪,实际上批判的是宗教对人性 的迫害。但丁的《神曲》,用诗歌的形式来抨击教会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基督教教义中的禁欲主义的罪恶。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的人物息息相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形式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这主要缘于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学样式的故事表现能力比较强,便于通过较长的篇幅来表达较为广阔的生活图面,便于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对于资产阶级进行思想宣传有很大的帮助。相对来说,诗歌和散文都是便于抒情的,但其表达内容有限,不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程颜、张海洋《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特点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并指出其史料价值。
2023-09-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在神曲《炼狱》篇中说道:“来跟从我,让世界嚼舌去吧”;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说道:“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他们的著作及其言论反映出(       
A.思想文化日趋为政治服务的特征B.理性主义取代人文主义深入民心
C.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利益的渴望D.思想解放运动斗争方式趋于稳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但丁指斥教会中买卖圣职的人说:“因为你们的贪婪使世风日下、凄惨不堪,把好人踩在脚下,把恶人捧上了天。”这些诗句没有运用拉丁语的典雅文体,而采用了犀利而直率的市民语言。但丁这些做法(     
A.拉开了西方宗教改革的序幕B.体现了意大利世俗文化精神
C.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权威D.推动了近代民族观念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内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各人文主义群体的主要构成情况。该现象根源(     
城邦贵族一些宫廷贵族、公国大公,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等人
新兴资产阶级薄伽丘、达·芬奇、马洛、莎士比亚等
宗教僧侣包括一些教皇、高级教士和神学家等,如教皇庇护二世、朱利鸟斯二世
A.人文主义与神学思想相平调和B.文艺复兴具有复杂性矛盾性
C.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萌芽时期D.人文主义思潮已经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14世纪初起,法国各大学文学系中已普遍开设有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哲学、伦理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以及包括阿拉伯哲学和科学在内的课程;神学系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等纳入学习范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B.摆脱神权束缚的要求
C.巩固城市自治的需要D.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7 . 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2023-02-19更新 | 1725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22人,占当时全世界的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7人,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     
A.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B.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
C.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D.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
2022-08-25更新 | 706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4—15世纪,意大利地区攀比成风,为女儿准备像样的嫁妆成为各阶层家庭的沉重负担,新郎家族也要为新娘准备奢华的服装和珠宝首饰等彩礼。1420年,威尼斯颁布禁奢法令,对嫁妆和彩礼等方面进行了限制。该法令的实施
A.降低了当地的结婚率B.背离了人文精神
C.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D.有利于资本积累
2022-03-16更新 | 1270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意大利拉斐尔与明代唐寅都是15世纪向16世纪过渡时期的绘画大师。唐寅开创了“削肩仕女图”,作品中的仕女肩若削成,腰如丝索,呈现出男权下女性的抑郁与柔弱。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则被诠释成一位慈祥的母亲,美丽、端庄、温和动人。据此可知两者的作品都
A.是资本主义经济在艺术上的反映B.使用了相同的绘画工具和材质
C.反映出画家具有人文主义的情怀D.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