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达・芬奇曾说:“我们在种种场合和种种情况下谈论经验,由此才能够引出一般的规律。自然界始于原因,终于经验,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即人必须从实验开始,以实验探究其原因。”达・芬奇旨在
A.强调经验主义B.倡导科学实践C.探究社会规律D.反对因循守旧
2021-05-22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16世纪德国画家丢勒创作的《圣希罗尼穆斯·霍尔茨舒尔像》。画中人物的每一部分都画得十分细致:炯炯有神的双眼,棕色毛皮大衣,头上闪光的金发。该作品
A.展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C.具有现代主义艺术特点D.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枷锁
2021-05-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14世纪,意大利积累起大量的财富,银行业的发展使意大利成为欧洲大部分债务的债权人,中世纪贵族的世袭身份被打破,银行家和富商较少关注自己在宗教世界的地位,而更加热衷于用财富换取爵位。该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社会生活更趋世俗化D.宗教神权遭到了反对
4 . 美国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提及:“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据此说明文艺复兴的文人
A.完全摆脱了封建神学束缚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2021-04-21更新 | 590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时代的精神曾经采取了这个转变:它放弃了那灵明的世界。现在直接观看它的当前的世界、它的彼岸。随着这样一个变革,经院哲学便消沉了、消失了,因为它和它的思想是在现实界的彼岸。”材料中“这个转变”在思想上主要表现为
A.肯定弘扬人文主义B.追求民主政治
C.否定一切精神权威D.否定天主教会
6 . 下表为明朝和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状况
生活习俗明朝中后期意大利
追求新颖和出格,尽显奢靡之态材料和装饰奢侈华丽
讲究排场;多样化和精细化使用叉子(中世纪仅贵族使用);精细化
住、行民舍逾制;骑马、坐轿简朴
这反映了
A.东西方服饰文化相互影响B.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发展
C.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D.新兴市民阶层崇尚奢侈
7 . 16世纪初,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频繁地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用来支持西方合法君主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忠诚,而是个人的声望、才能和心机组成的叛乱。这种现象
A.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发展B.说明推翻君主专制已成社会共识
C.体现了政治制度的转型D.预示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2020-06-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研究指出,14世纪在欧洲广泛蔓延的黑死病导致大批通晓拉丁语的教士死亡,许多教会职位空缺,许多教堂空无一人,许多大学被迫关闭。教会新任命的大批教士,几乎是文盲且极度贪婪。这种状况
A.导致了欧洲近代教育体制的衰落B.摧毁了天主教会思想垄断地位
C.直接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D.促进了传统思维和思想的革新
9 . 在文艺复兴的造型艺术中,达·芬奇等许多带有近代气质的艺术家倾向于“将可见者作为可见者来创造,而不是运用可见者来表征不可见者”。这说明达·芬奇等艺术家
A.主张削弱对宗教信仰的过度关注
B.致力于揭示自然世界本身的魅力
C.借宗教题材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
D.肯定了人类理性探究自然的能力
10 . 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突出了人文精神
C.讽刺了工业文明D.表达了理想幻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