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实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下表为其简介。

人物

作品

作者及作品简介

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的作品《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拉斐尔

(1483-1520)

   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米开朗琪罗

(1475-1564)

   意大利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据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图1、图2是近现代两部电影中的场景。图1是电影《雾都孤儿》(1922年)剧照,同名小说1838年出版,图片所示为奥利弗等童工在拆麻绳;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图片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

图1 电影《雾都孤儿》剧照               图2电影《卷头发》剧照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儿童”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启蒙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复古为解放”的形式;另一种是反传统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无论是“复古”的形式还是反传统的形式,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土壤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又都必须和应该达到改造传统、开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目的。

——摘编自汪澍白《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说讨论会论文选上·启蒙运动的曲折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作品人物形象
1599160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个渴望理想人生、对未来和人类充满信心的青年,他对生活的美好幻想因父亲的暴毙而破灭……在实施复仇计划时,他想改造崩溃的现实社会,又因优柔寡断的性格丧失良机,最终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19世纪30年代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将全部感情强烈地倾注在金钱上,只知敛财,不知享受生活和天伦之乐。他不顾妻子和女儿的健康,妻子生病舍不得请医生看病;禁闭女儿,每天只给面包和凉水。他的一生可悲可笑,是一个被金钱异化的吝啬鬼
1929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是抱有幻想与爱国精神的热血青年,出于对国家的信任,他志愿参加了一战。但是当他深入战场后,他看到的是死亡与困苦,眼前的战争是非正义的,这让亨利陷入迷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文艺复兴前后人们对宗教和知识的认识。

出处

认识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中世纪基督神学和封建教会认为上帝既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终结

意大利学者曼内蒂

人的行动,即“认识”的目的在于征服自然的科学行动,人的作用就是“行动和认识”

彼特拉克

人不仅要学习并掌握知识,而且还应懂得为了公众利益如何去传播和运用这些知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正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生长起来”

——据张国臣《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的转型》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9-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平等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到20世纪的一些思想家都对平等思想作了不同的阐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平等思想也包含着不同的内涵,平等已经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阶段发展状态
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早期平等思想的发端时期
中世纪时期西方平等思想的低谷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蓬勃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对平等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时期
19世纪初期西方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出现

——摘编自江丽丽《论西方平等思想的发展轨迹》

选取西方历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时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公元前5世纪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5世纪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
16世纪拉伯雷《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19世纪中期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11日后当被解放”。18651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蓄奴行为
20世纪前期1914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1918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材料,就西方社会对“人”的看法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3-05-24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突出了理性的特殊重要性,极大地提升了理性的地位,把它视为是人的本质,而且还是人类描述和构建世界的本质所在。因此,理性从此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费希特曾指出:人类尘世生活的目的即是用依照理性的自由,去把所有人类关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人们开始对理性的绝对地位和权威发生了怀疑,由此形成了欧洲大陆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进入20世纪以后,海德格尔对理性主义继续发问,他曾批判以黑格尔为首的唯理性主义把存在这一概念讲得过于抽象、贫乏。

——摘编自李俊春《启蒙与反启蒙:人类理性的自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3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其论著中谈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是由下列诸要素合力所造成的。


——摘编自马渭源《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


请结合西欧5-18世纪历史,从图示中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也可补充其它要素),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说明。(选取要素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重庆·二模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文学等从情感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类的灵魂。科学思想像盏明灯,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本来在人类精神世界当中,科学与人文是一个整体。科学往往给人的是一种真,人文给人的是一种爱,就是说人们既能够懂得按规律办事,又懂得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使人类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袁正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4-16更新 | 341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河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