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马丁路德认为,任何善行都不能使人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仅靠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行为就可以得救,并使精神得到最大的愉快和满足,成为无罪的、自由的人。这一主张意在(     
A.否定教会和教士的宗教特权B.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C.解放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D.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2024-02-05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4世纪,古登堡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螺丝机械装置的平压印刷机。他运用这些技术印刷《圣经》和《诗篇》。印刷术获得了迅速的成功。1476年,希腊文本在伦巴第印刷;1500年,“罗马体”和“斜体”文字在威尼斯流行起来,与莱茵兰的“哥特体”形成竞争并逐渐取而代之。人们可以得到未被删节的文本,这些文本也不再掺杂原先不可避免地附带着的经院式、教规式的注解。人们现在有了可供沉思的《圣经》,尽管在其页边还存留着源于无知的错误。德语版《圣经》的编辑成书是在1466年,意大利语版在1471年,荷兰语版在1477年,卡斯提尔语版在1485年,而法语版则是在1487年。中世纪的文盲因此得以在每一个知识的源泉中畅饮。

——摘编自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世纪末欧洲印刷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世纪欧洲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3 . 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马丁·路德的翻译活动(       
A.旨在推动宗教的世俗化改革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D.维护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534年11月,英国议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它规定:“国王陛下,他的后嗣与继承者、这个王国的诸国王,应取得、接受和被称为那叫安立甘教会的英格兰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这说明(     
A.王权逐渐强大和封建制度的完备B.妨碍王权专制的特权被一律取消
C.国家与教会之间的新型关系确立D.在自治城市支持下王权日益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世纪中期,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任命具有新教思想的神职人员为主教,支持马丁·路德新教思想在瑞典传播,出台法令开展教会财产世俗化运动,还聘用德意志专家为顾问,改革国家行政机构,强化国家议会的政治协商作用。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传播新教思想B.强化世俗王权
C.培育民族观念D.建立议会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2023-04-07更新 | 3295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中世纪的天主教看来,灵魂获得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到修道院中,做一名修士或修女,潜心修道。宗教改革以后,新教主张信徒不须去修道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刻苦耐劳,同样能获得灵魂上的拯救。这种宗教精神的变化(     
A.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破除了禁欲主义的束缚D.促进西欧摆脱专制王权的统治
2023-03-22更新 | 1614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马丁·路德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而且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并排斥其他教派,这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宗教改革(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B.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学统治的权威
C.宣扬了先进的启蒙运动理念D.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5世纪,德文、意大利文、捷克文、荷兰文、西班牙文的《新约》或《圣经》全书先后面世,这些译本奏响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曲。马丁·路德所译德文《圣经》被称为德国近代语言文字的最佳范本。到1525年,已经有22个经过路德授权的版本和110种翻印本问世,几乎1/3能识会读的德意志人都人手一份。这一历史现象(     
A.摧毁了教会的信仰基础B.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助推民族国家意识增强D.导致了欧洲的四分五裂
10 . 学者陈乐民把“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比喻为一团线的线头,抓住线头牵拉开去,把线团打开的整个过程,就是十四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描述的“革命链条”(     
A.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抨击了教会腐败和保守思想D.起源于自然科学的进步
2022-11-30更新 | 1235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