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隐晦打击了宗教势力。宗教改革采用“先定论”倡导“因信称义”,反对了基督教“因行称义”的理论,断其财路并分裂了部分教徒,具有较大成效并在形式上打击了宗教。而启蒙运动则是在思想根基上动摇了基督教,倡导理性。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进入18世纪之前,一系列的社会改革直接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进行了质疑,并催生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社会变革聚焦于“古代的发现”,而启蒙运动则聚焦于“未来社会的形成”。这两个运动都经历了一场文化上的“革命”,社会思想也从当时的僵化状态开始发展,从而使得现代社会得以健康且持续发展。

——摘编自【英】安东尼·肯尼《牛津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打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社会变革聚焦于‘古代的发现’,而启蒙运动则聚焦于‘未来社会的形成’”这句话。
2024-05-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宗教改革中,英王成为英国天主教会最高首领,有权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收回了教会的司法权,没收了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这(     
A.确立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
C.废除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D.表明世俗王权取代教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克思·韦伯认为,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代,传教士仍是新闻、教育乃至娱乐的主要来源,教堂仍是乡村生活的中心。而新教徒的生活方式则是把世俗的经济活动置于宗教控制之下,为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加上了宗教动力。马克思·韦伯意在强调(     
A.发挥教会在道德教化的中心作用B.发展新型大众舆论媒体的重要性
C.宗教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发展D.宗教活动束缚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20年,路德被教皇流放于萨克森。在流放地的随后几年里,路德忙于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和创建德国独立的教会。他的做法利于(     
A.打击欧洲封建势力B.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民族国家形成D.加快思想文化传播
2023-12-21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合格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近代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性主张。可见,这两次运动都(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憎恶基督教灭绝人性的唯灵主义理想,大力倡导享受人间快乐,
但并不敢公然地触犯教会和教皇权威
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思想家维护基督教的纯正信仰和道德,而反对罗马教会和教皇权威
A.主张世俗权利,要求政治改革B.重新审视人性,冲破传统束缚
C.尊重神学理论,维护宗教权威D.强调独立思考,倡导自主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直接继承了古罗马的文明。在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西恩那、比萨等地的毛纺织业、呢绒业和威尼斯的造船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这为文化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环境。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对文艺复兴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

材料二   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因欲敛钱于德国人以备继续圣彼得礼拜堂之建筑,乃大发赎罪券于已死及未死之人。教皇之代表……因急于筹款,故极言赎罪券有种种功效,言之过当,适足岂有思想者之怀疑……路德之榜其论文,初无攻击教会之意,更不料其足以惊动世人之耳目。其论文用拉丁文所著,只备当时学者之研究。不意当时之人无论贵贱智愚,莫不急欲讨论赎罪券之性质之究竟为何。故路德之论文不久即译成德国文,遍传于全国。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加尔文在宣扬世俗成功的同时,坚持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他要求信徒在取得财富时,不要用于挥霍和无度享乐,而是要用财富去实现财富的增殖。据此可知,加尔文教(     
A.适应了资本扩张需要B.彰显了人文精神本质
C.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D.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中世纪的天主教看来,灵魂获得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到修道院中,做一名修士或修女,潜心修道。宗教改革以后,新教主张信徒不须去修道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刻苦耐劳,同样能获得灵魂上的拯救。这种宗教精神的变化(     
A.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破除了禁欲主义的束缚D.促进西欧摆脱专制王权的统治
2023-03-22更新 | 161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民族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 537年,丹麦颁布《教会法令》,规定丹麦为新教国家,国王不只掌管教会组织,也决定信仰的内容;实行“教产世俗化”,修道院虽可举行天主教仪式,为儿童办学校,但要用丹麦文进行《主祷文》和《使徒信条》的教学。这表明丹麦(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B.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宗教信条
C.构建了民族国家的法律基础D.描绘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
2023-03-14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与法国主要任务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不同。德意志的首要任务是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驱逐罗马教廷于国之外。据此可知,该时期(     
A.德意志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法德两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完全不同
C.德意志实现民族独立的需求更迫切D.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批判天主教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