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教创造了一种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这说明宗教改革(     
A.强化了信徒的顺从意识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C.否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2024-06-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

人物贡献人物贡献
彼特拉克《歌集》贝尔发明电话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提拉克领导印度民族解放斗争
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卢梭《社会契约论》阿拉比领导埃及的抗英斗争
西蒙—玻利瓦尔领导拉美反抗殖民统治
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内在关联。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拟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加尔文主张每个人都要以勤勉的态度努力完成上帝赐给他们的天职,用做好本职工作的办法来实现对上帝的赞美,一方面,事业的成功是基督徒的行为证明;另一方面,又需要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保持自我奋斗、节俭有度的理性生活。由此可知,加尔文的主张(     
A.完善了因信称义的思想理论B.受启蒙运动精神内核的影响
C.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开始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4 . 16世纪,马丁•路德通过用德语翻译拉丁文《圣经》,创造了优美的文学语言,并借当时刚出现的新印刷技术,极大推动了德语的传播和普及。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一方面在德意志传播了法国的民族主义观念,另一方面在抗击侵略过程中德意志人的向心力得以升华。这两个事件均(       
A.促进统一进程B.强化君主权威
C.推动文化融合D.增强民族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1529到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连续召开7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令,规定主教等高级教士就任新职时不得将圣俸收入交给罗马教皇,而应将第一年的全部收入,及其后每年收入的1/10上缴英国国王。这一规定(     
A.破坏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B.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国家建构
C.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D.加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马丁·路德认为,“所有的基督徒除职业外,并无区别。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本身没有任何特权,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这一言论意在(     
A.加强教会的绝对权威B.倡导个人信仰的自由
C.确保等级秩序的稳定D.彰显世俗王权的地位
2024-05-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41年,新教加尔文派入主日内瓦,之后不久便颁布了《教会法案》,以此作为市民思想行动的规范,如将参加公共活动的严格守时作为市民的义务,而公开进行不符合宗教要求的歌舞娱乐活动的市民则要被判处监禁。这些规定(     
A.蕴含了勤俭的教化诉求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特征D.贯彻了平等的法治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五世纪下半期,罗马教皇忙于谋利、忙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出卖教官、任用私人等恶习成了公开的秘密。针对此现象,马丁·路德主张(     
A.廉俭教会B.人人平等C.民族教会D.信仰得救
2024-05-01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10 . 16、17世纪,在荷兰和瑞士,新教徒创办了莱登大学和日内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由每年只招收100名新生,上升到500多人。大学生从主要来自贵族家庭,扩大到工商业者家庭,贫家子弟也有了入学机会。这一情形的出现反映了(     
A.文艺复兴引发大学规模的扩大
B.宗教改革使大学获得学术自由
C.民族国家崛起助力大学世俗化
D.西欧的社会转型推动教育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