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7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路德认为人的灵魂的的就是靠个人的虔诚信仰,而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作为判断,取得信仰,直接和上帝相通。路德强调指出,在信仰问题上,教皇和教会无权强迫别人接受其观点,人们完全能够独立地、自由地决定自己对圣经和宗教的信仰。

——杨毓初《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运动》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艺复兴的时空变迁。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三杰”的人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为什么会“削弱了教会的权威”?并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观点。并结合16—18世纪的史实阐述“人文主义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与天主教教堂不同的是,加尔文教派的教堂建筑,在法国有意识地不将它们称作教堂而称作神庙。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上帝居住的殿堂”,它更多的是一个中性的、“依数学规则设计的、用来在星期天做礼拜的外壳”。这反映了加尔文教派(     
A.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B.崇尚神秘主义的建筑思想
C.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D.适应了欧洲社会转型需求
2023-07-0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天主教会声称,人生而有罪,欲获得上帝救免,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主张(     
A.否定了基督教基本教义B.确立了宗教自由原则
C.挑战了罗马教廷的势力D.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
4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二者所代表的运动都(     
A.否定了基督教的教义B.推动了思想进一步解放
C.推动民族国家的建立D.要求摆脱专制王权统治
2023-07-05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5 .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其论文《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中指出:“禁欲的目的在于战胜不贞,但前提是不能违背人性。如果禁欲活动没有起到禁止欲望的作用,甚至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禁欲活动就该被取消。人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吃喝玩乐,不必在意是否违背教会的规定。”这一主张(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宗教的绝对权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从13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两百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人性”战胜了“神性”,“人权”战胜了“神权”,为西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戏剧作品,文学艺术加上戏剧形式的表现使他的思想影响更加广泛。

——刘建玮《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

材料二   一五一七年十月间……始售“赎罪券”。▲闻之,以为其言实与基督教之精义不合。彼乃从当时之习惯著赎罪券《论文》九十五条,榜诸礼拜堂门外。……彼以为罪过之被赦,在于笃信上帝,不在于获得赎罪券。凡基督教徒果能真心悔过,定能免其罪过与刑罚。

——何炳松《欧洲大历史》

材料三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中遥遥领先,获得了巨大财富。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后,哥伦布急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已经发现了宝贵的土地,他准备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并将这里“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变成奴隶。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精神内核,并概括说明“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的理由。
(2)请写出材料二中“▲”处的人物名字,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人物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其主张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欧洲人渴望找到“新路”的原因,并指出支持哥伦布远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结合所学,就材料三中加横线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7 . 16世纪初期,马丁·路德一方面重点批判教会一味注重外在仪式和善功行为的“伪侍奉”弊端;另一方面,基于新约福音创建了信靠耶稣基督为唯一救赎道路的“称义”“再生”。由此可见,路德的因信称义观(     
A.注重于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B.以新约反对基督教基本教义
C.具有批判与重建的双重功能D.否定天主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8 . 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马丁·路德的翻译活动(       
A.旨在推动宗教的世俗化改革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D.维护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新教的改革开始时是纯粹的宗教运动,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动,工商业者开始寻求建立一个能使其行为合法化的政治体制,以及能被认可和为之辩护的宗教。他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
A.顺应了社会转型趋势B.促进了人文精神发展
C.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动D.反映了民主共和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描绘了马丁·路德将其《九十五条论纲》贴在德国维滕贝格城堡教堂大门上的情景。这一事件的出现(     

A.得益于近代科学的兴起B.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开展
C.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D.深受早期启蒙思想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