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亚当·斯密那里,商业社会的运行机制是从“恩惠型”向“契约型”转变的。在“恩惠型”社会中,每个人只是依附和臣属,而在商业社会“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表明亚当·斯密(     
A.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D.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
2024-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提出:“通过理想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东西是主权而不是政府,主权总是在人民这一边,因为人民实际上就是公民的集合体。”既然“每个人都把自己奉献出来”。“转让是毫无保留的”,“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公共意志的主权的承担者,必须是全体的人民,是“他们集体地”称之的人民。卢梭认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被代表的。“它只能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意志,而绝不能有什么中间的东西。”法国作为卢梭学说的故乡自然首先受到这个理论的影响。从整个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卢梭的学说无可争议地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中国的道德精英分子,梁启超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候,清醒地看到了其独特于西方思想的形态和特有的价值。无怪乎美国学者列文森认为:梁氏在1898年至1911年流亡日本期间,在知识上离开了中国传统,但在感情上却放不开,仍依恋着中国文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那里接触到了以卢梭为代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的学说。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称:“启超平素主张,谓须将世界学说为无限制地尽量输入。”流亡期间,他与孙中山交往日益密切,对孙中山的武力革命逐渐持赞成态度。

——摘编自《梁启超戊戍变法前后政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卢梭思想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伏尔泰认为,中国官吏均经严格的考试而被委任,他们可以对皇帝进行评议和进谏,要对上下两面负责,使得全国形成一种行政网络,就像家庭一样,上对下“仁爱”,下对上尊敬和顺从,正是这些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延续四千年而不衰。伏尔泰的这一思想(     
A.意在借助中国文化推动社会启蒙B.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C.认为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