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从1835年至1850年,德意志诸国共修建了3000多英里的铁路。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李希•李斯特在他的作品中写道:“铁路就是一个大力士,它能将各个民族带离战争、通货膨胀、饥荒、失业、民族仇恨和无知。”他认为铁路可以成为“牢牢系住德意志民族的腰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B.经济联系的加强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C.战争和贫困阻碍了德国的统一D.铁路建设推动了德国的现代化
2 . 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B.都是自上而下的革命和改革
C.都是工业资产阶级领导D.都使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抓关键词和制作学科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在下图的问号处填写你概括的时代主题(   )

A.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起来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0-06-01更新 | 22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涟水滨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日本文明史看,外来文明的引进移植都是国家主持的,中央政府具有权威地位。……他们很早就吸收了西方的征兵制,但普选制却不予移植。鉴于德国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比任何君主国都大,也最具保守主义色彩,伊藤博文遂以考察德国宪政为此行(到欧洲)重点。他(考察后)认定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秘密制宪主义比较符合日本国情,决定以德国宪法为蓝本,聘请德国专家为顾问起草宪法。明治政府将宪法草案经由三次“宪法会议”讨论,最后于1889年呈交已亲政22年的明治天皇“钦定”。由于这部宪法始终没有经过国会讨论而是以敕语形式公布,所以史称“钦定宪法”。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一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公民享有宗教、言论和结社的自由。但在每种情况下,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大体上说,这一宪法里从德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远多于从法国或英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其原因在于:日本同德国一样,当时正处于巩固阶段,因而对增强国家实力比对保护公民自由更感兴趣。因此,这一宪法只为日本提供了议会制的门面,同时却维护了寡头政治的统治和天皇崇拜。的确,宪法第一条规定:“日本帝国将由永不间断的一代代天皇统治和管辖,”同样第三条规定:“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吸收外来政治文明的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一宪法里从德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远多于从法国或英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
5 .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立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

——摘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如何向西方学习并分析其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明治维新对改革的启示。
2019-03-02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富国强兵”与“文明开化”被视为最能表达明治维新精神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中崭露头角的领导者们正是新日本的缔造者,在他们的领导下,日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封建割据让位于中央集权;社会秩序得以重构;征兵制的军队取代家族武士;工厂得以开设,贸易得到奖励;西式教育经过国立学校系统的建立而得以推广。结果,日本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能在世界文明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材料二   日本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是日本近代第一个“热情吸收期”,该时期有些人对自身传统文化极端蔑视和疯狂破坏,对西方文明却盲目追求和崇拜。“文明开化”在城市里宣传和实施的力度比广大的农村地区好。

——摘编自吴延谬《日本近代化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成为“世界文明强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的必要性。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中晚期,东西方一些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史上的社会变革言论摘要

序号言论
“如果没有相当多的赔偿或者自愿的让步,地主就不可能从农民那里取得法律上规定让他们得到的权利。如果使用地主的土地而不因此履行相应的义务,则是违反任何一种正义性的。”
“断然废除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其核心者,唯“脱亚”二字而已。”
“今欧、日之强,皆以开国会行立宪之故。皇上翕受嘉谟,毅然断行,此……生民之幸也。请即定立宪为国体,预定国会之期,明诏布告天下。”

请回答:

(1)依次写出材料中三则言论所对应的三个国家。

(2)依据材料,依次分别指国家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它们扫除障碍的相同手段是什么?

(3)据材料分别依次指出三国社会变革的核心理念。

8 .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按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其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第五条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9 . 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
B.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C.普鲁士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
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2018-07-07更新 | 264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俄罗斯的国家扩张,到沙俄末期,俄罗斯已经是拥地2000万平方公里的全球第一领土大国,可那个时候的俄罗斯,却并没有引起世界的一致恐慌——至少在西方眼中,它并没有那么面目可憎,更没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决心。

——云石《俄罗斯的衰落》


材料二我们必须推进工作化,工业化的基础,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我国的机器制造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为了把国内余资首先用在工业的需要上,必须不让它分散。必须严密的堵住一切使国内部分资本流入私人腰包损及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和漏洞。

——《斯大林全集》第八卷


材料三工人阶级同基本农民群众的结合已进入新的阶段,采取了新的形式,日益带有共有的性质(国营农场、集体农庄、机器供应和预约合同等)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和农民小私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迅速消灭我国技术和经济落后的任务,直接开始农业的社会主义根本改造的工作。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史部分第—分册


材料四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请回答:
(1)结合当时俄国政治、经济的状况,说明材料一中为什么此时的俄罗斯在西方的眼中还没有那么“恐慌”“可憎”?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四的观点,评价俄国的现代化。
2017-02-24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