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明确地宣布要从小学抓起,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初等国民教育方针。同时阐明:“学问堪称立身之资本,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缘于世间文明人才艺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教育改革的工作计划第一条就是:“务须于小学校方面笃力从事。”与此有关的第二条则为:“务须迅即兴办师表(范)学校。”

材料二 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就有十四门课程,其中除语文知识、算数、修身(伦理课)外,还有地理学大意、物理学大意等等。上等寻常小学还要学史学大意、几何学、博物大意、化学大意等等。有的小学还设一两门外语课以及簿记法,天体学知识等等。修身课,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为基础,还混以日本精神和儒家道德思想。历史课,除讲授日本史外,还讲授中国史和西方史。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课和算数、理科、地理、历史等合计占9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治政府实施教育改革的内容。(不得罗列事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影响。
2 . 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

材料一   幕府政权被推翻后,明治政府首先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因为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封建贡赋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新政权急需充足的国家财政收入支持,而那个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租税。

材料二   1874年其耕地面积为41298万町步,1880年增加到450万町步,1890年增到50298万町步……1880年,每公顷稻田的平均产量为18497公斤,至1910年提高到23914公斤,提高了293%。每公倾麦田的平均产量从1878年的8589公斤,增加到1910年的14639公斤,增长704%……由于地税和地租太重,造成农民贫困,限制了他们的购买能力,使得日本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均摘编自陈新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初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举措及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农业改革成效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改革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2020-07-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3 . 明治维新的成功,促成了日本国家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改革,也可说是一次革命。日本在野的社会精英夺取了政权,然后从上而下,主导了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组。这一剧烈的改革,却是牺牲不大……改革的对象德川政权则已衰败,无法抵抗新兴势力夺取政权。然而,如此大事,参与者必须有强烈的志愿,方可冒险犯难,投身其中。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明治时代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结果,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积累了与列强谈判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筹码。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国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富国强兵”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日本急速引进西洋文明与欧美列强为伍,废弃未开化的过去,从强化本国的经济能力和军事实力着手,实现了“强国”的梦想。

——【日】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牺牲不大”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简评这一政策。
2020-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俄国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发展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败后,俄国社会掀起了全国性的自我反思浪潮。萨马林认为,农奴制度已经过时,变成了累赘,极大地削弱了俄罗斯社会劳动生产率,人民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被削弱,因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自由直接有关。卡维林在《关于俄罗斯农民解放的呈文》中指出,农奴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不仅地主和农民,而且同样也使国家出现经济危机。农奴不完全的和平起义逐渐具有越来越大的规模,是一种不祥之兆。他提出三个原则:使农奴摆脱对主人的依附地位;使农民享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土地;应该给地主补偿。

--摘编自汤重南《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

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后,农村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农村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已经与资本主义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购买和出售土地、劳动工具、生产出的产品,成为覆盖农村的现象;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规模远远超过过去。这一经济领域的改革,形成了“链式反应”,引发了俄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俄罗斯历史的转折点。

--以上均摘编自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社会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个原则”在农奴制改革中的体现。
(2)据材料二,概括农奴制改革对农村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链式反应”的具体表现。
2020-05-1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求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材料二:改革是沙皇顺应时代之举,也是平衡国内派别之争后做出的最佳选择。改革《宝言》和《总法令》为改革造势和定调,补充性规约适时适度调整改革方向和程度,力争实现带着土地解放农民的最初设想。然而农民获得的所谓自由并不能解决土地不足不沃的窘境,最终成为税高赋重的自由人。改革派亦属既得利益集团、俄国村杜传统掣肘、现代化改革的实用性取向是改革法令未能完全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内。

——唐艳风《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沙皇政府改革的原因及“艰难选择”的具体内涵。
(2)据材料二,归纳“改革法令未能完全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2019-07-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C.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2019-05-18更新 | 262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调研历史试题(奥赛部)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

材料二   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为了帮助农民赎买土地,政府成立了农民土地银行向农民贷款,农民可在49年内还清货款,但要支付高额利息.

——摘编自袁丽丽《<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的再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贵族对农奴制的认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改革的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司法改革是俄国近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材料二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实施的司法改革被誉为大改革中最为成功的改革。改革创建了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的新司法体制,司法独立、审判公开、辩诉原则、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司法改革为俄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晚期帝俄经济及社会的转型。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帝俄晚期法治国家建设》

材料三   当西方朝社会现代化大步迈进的时候,俄国却反映迟钝,好像处于停滞的状态……只是到国际霸主地位受到沉重打击后,俄国统治者才稍微清醒过来,勉强的开始第二次学习西欧,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

——夏诚《世界现代化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司法改革对俄国的深远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俄国“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的理解。
2018-10-1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10 .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