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日:“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1)文中划线部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概括毕士麻克提出观点的依据,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发出感慨的原因。
材料二 1911年……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十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谈谈你对“它在中国的历史……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的理解。
材料三近百年的中华民裢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连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俄罗斯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二   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4 .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民族主义有时表现为一种情感或者思想,有时表现为一种运动,体现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民族独立和强大。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各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融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对欧洲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安庆枞阳县宏实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
——日本《教育法》(1872年9月5日颁布)
材料四: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苏静主编《知日》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日本、中国改革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据材料三,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                                   
(4)据材料四,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 “中国梦” 的早日实现有何建议?                  
2016-11-2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涡阳第四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访问”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三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2016-11-27更新 | 6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望江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四 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材料三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材料四的观点同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2016-11-27更新 | 5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人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16-11-21更新 | 64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安徽安庆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是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10 .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各自进行了一场图强的运动,但其结果却不一样。中国的失败了,日本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在中国开展的运动是:
在日本开展的运动是:
(二)从以下几方面比较说明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成功的原因: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2)
(3)目的:
(4)归纳说明中国开展的运动失败的必然性(2)
2016-11-18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