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以发展生产为目的对国民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近代教育改革。明治政府于1871年设立文部省,统管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事的指示》,开始了有纲领有计划的教育改革。《学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要从小学抓起,同时,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日本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国内,取代了传统的“四书五经”的儒家封建思想。明治政府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之后,重就转向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上。由于取消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区别,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1890年以明治天皇名义颁发《教育敕语》,力图将近代教育纳入以宣扬忠君爱国为灵魂的道德教育轨道。

——摘编自贺小飞《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上半叶, 美国领土不断向西扩张,北部的资本家同南部的奴隶主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西部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到19世纪50年代,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斗争越来越激化,黑奴制成为斗争焦点。1860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当选总统。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签署了《没收法案》,决定将叛乱分子的奴隶作为财产没收并予以解放。为了扭转内战初期北方的失利,1863 年1月1日,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修正案的通过表明,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一胜利和林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是美国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陈书明 《林肯和黑奴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废除黑奴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肯废除黑奴制度。
2022-01-18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8月,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今》,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划分为310个小学区。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教学内容方面,仿效法、美等国,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同时期颁布的《小学教员须知》指出:“教人以善良比教人多识更为重要,故为教员者,更应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1886年颁布的《学校令》明确规定实行小学四年义务教育制。1900年,明治政府废除小学征收学费的规定,1907年,又把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8%。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日本颁布的《学制》,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理论进行整合;1879年颁布《教育令》和《学校令》,则是汲取了美德教育法律的营养。1890年,政府颁布《教育敕语》。它是由天皇以自己的名义亲自签署颁发的,而不是由大臣签署。全文如下:

“朕,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辟世务,常遵国宪,时守国法,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实乃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使之通古今而不谬,施中外而不悖,朕厥几与尔臣民俱拳举服膺,咸一其德。”

——摘编自崔硼《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法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教育敕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政府《教育敕令》的主要影响。
2021-12-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堵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全然,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请依照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要紧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2020-02-0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前重点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
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国的建立,在欧洲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一世的解放战争中,一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主张把居住在欧洲境内的所有日耳曼血统的人统一到一个民族国家之内。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了统一。19世纪60、70年代,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又名“泛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各种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团体,最有名的是1891年成立的泛日耳曼同盟(又译泛德意志同盟)。--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
——摘自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以北美为例说明“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指出,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前后的不同表现及其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推崇怎样的民族主义?
C【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材料二 1.在国联成立以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力,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利表示愤慨。
2.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摘自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形成的时间及宗旨。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分析国联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D 【历史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爱因斯坦
材料二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 人难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 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昵?……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1)材料一中“牛顿创造的概念”、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理论非常深奥”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为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9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陕西省西安市五大名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一个由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副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使节团回国后主持朝政,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明治政府重视教育,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设定“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教育目标,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思想文化界也十分活跃,翻译出版了许多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著作,也撰写了一些提倡文明开化,宣传启蒙思想的作品。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明开化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35-1901)的《劝学篇》出版于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西化、启蒙思潮占主导地位之际。他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对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认为这样的道德“归根结底是让他人之魂占据我身”。他反复强调汲取西方文化不能只重外表,主张启发人民的平等意识,培养人民的独立品格,鼓励人民的怀疑态度,激发人民的自由追求。

材料二左右了清末教育现代化取向的张之洞(1837-1909)著《劝学篇》时,中国正处于甲午战败后。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兴起并呼声很高,顽固派透过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更坚定了以祖宗之法治国求强的主张,反对学习西方。他的劝学如其本人所说:既要正人心,又要开风气。他从本末的角度,认为儒家的圣道即伦纪、心术,是不变的本学,是优于西方的。以此看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权说则“不可行也”,是“无一益而有百害”的。他认为“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摘编自桂勤《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张之洞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福泽谕吉、张之洞撰写《劝学篇》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谈一谈你的认识。

2017-04-1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大学区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1898年春,维新派人士集中于湖南,由“南学会”、时务学堂和《湘报》的核心人物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16人为董事,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参加和捐助者十分踊跃,不缠足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两国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除旧布新”的主要举措,指出其共同的积极影响。
(2)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联吗?为什么?
2016-12-12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陕西西安第一中学高三大练习(一)文综历史试卷

10 .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的政治文献的名称。

(2)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并指出建立代议制的不同方式。

(3)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对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资本主义代议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