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02更新 | 81次组卷 | 125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3 . 1765年英国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于外国,对违者剥夺国籍没收家产,对招募者处以一年内监禁和罚款。1788年对招募者惩罚加重到五年监禁,而输出工具者处以500磅罚金。这些措施旨在(     
A.遏制英国人口外流趋势B.支援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C.维护英国产业技术优势D.削弱美国独立的物质基础
4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尤其重视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B.德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居主导地位
C.技术和产业创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D.英法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随着文明中心的转移发生了5次大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16世纪以前)一意大利(1540~1620年)一英国(1660~1750年)一法国(1760~1840年)一德国(1840~1910年)一美国(1920年至今)。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近400年来,导致世界科学中心发生5次大转移的机制有5种:①文化的震荡;②社会的变革;③经济的快速增长;④新学科群的崛起;⑤科学家的集体流动。世界科学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5次大转移中的任意一次,用汤浅光朝理论中的3个以上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6 .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这种状况客观上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反映出美国劳动力严重短缺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7 . 1774—1781年,瓦特申请了“分离式冷凝蒸汽发动机”和“旋柄齿轮转动”的技术专利。这些技术给莫兹利发明的“螺丝切削”机床提供了持久和稳定的新动力,使得批量生产机器零件具备了可能性。这反映了
A.专利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保证B.动力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生产关系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D.新能源的使用催生了新技术出现
8 . 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逐步跨入电气时代,随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下列推动这一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A.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B.汽船和蒸汽机车取代帆船、马车
C.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D.飞机、汽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2021-10-10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795年,英国首相皮特在议会上提出废除《居住法》,他认为“居住法阻碍了工人到他可以根据最有利的条件出卖其劳动力的市场上去,同时也阻碍了资本家雇佣那些为他所投的资本带来最高报酬的能干人”。此后《居住法》的限制逐步取消。这一举措
A.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B.引发了英国人口的过度增长
C.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D.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
10 . 据如表可知,19世纪的法国
19世纪下半期法国工农业生产者数量
年代1856187518961906
从事农业生产者(万)730.5799.5846.3884.5
从事工业生产者(万)441.8446.9545.2593.6

19世纪法国农民占地情况
年代182618821908
占农户/占地占农户%占地%占农户%占地%占农户%占地%
小农89.332.584.735.483.829.1
大农0.620.82.536.82.737.1

A.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进步
B.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C.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
D.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工业化进程
2021-05-18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