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793年美国出台《专利法》规定:对于海外人员,只要掌握一门先进生产技术或机器设备制造方法或拥有相关设备图纸,经过一个简单宣誓,该人员就可以成为美国公民,其掌握的技术就可得到联邦政府保护的垄断专利权。此规定反映出美国(     
A.经济垄断组织发展迅速B.自由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C.有意打破欧洲技术优势D.注重鼓励国内技术研发
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尤其重视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B.德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居主导地位
C.技术和产业创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D.英法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3 . 根据1841年的资料显示,英国工厂工人在棉纺织业中占到了68.7%,但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完全割断了工人同农村的联系,他们在城市中变成了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由此可见,英国工厂制度的发展(       )
A.实现了政治的民主化B.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C.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D.促进了平等思想形成
2023-09-0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700年起,英国议会多次通过法令,或禁止进口印度花布,或提高棉织品的进口关税。仅1797—1798年,英国就把印度布匹的进口税提高了2倍,1802—1819年又提高了9倍。上述举措(     
A.表明英国放弃了重商主义政策B.强化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C.旨在维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D.推动了英国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国大革命后,高利贷资本进一步发展,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19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大银行,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发达的高利贷资本对法国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垄断组织出现B.贫富分化加剧C.工业资本短缺D.海外市场扩大
2022-02-2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 21000架。汽车和航空工业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玮《世界历史》1989第6期


请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
2022-02-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建立在远离市镇的河谷旁,工人不愿去那里工作,结果除了童工外找不到其他劳动力。19世纪20年代以后,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工厂主有能力以高工资吸引越来越多的成年男子进入工业城市的工厂,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厂生产环境的改善B.工业生产动力的改进
C.社会化大生产的确立D.无产阶级地位的提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美]丹尼斯·谢尔曼 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时间表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从上表中提取具有时空联系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9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019-01-30更新 | 3789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7-10-19更新 | 611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体育班)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