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9 道试题
2023·福建·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2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胜地设菲尔德等“除了工匠和贪得无厌的店主外,所有的阶级都被乡村的舒适和恬静所吸引,律师、工厂主、杂货商、布商、鞋匠和裁缝,都在风景美丽的地区安下了他们的住宅。”这反映了英国(     

A.城乡实现一体化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工业化的两面性D.阶级矛盾的尖锐性
3 . 纵观近代不同时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以原始积累为目的,方式表现为血腥野蛮;19世纪早中期以拓宽市场为目的,方式为炮舰加商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目的,以瓜分世界为方式。形成不同时期扩张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要求B.不同时期经济思想的影响
C.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和手段D.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
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D.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CenturiesofFood-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世界食品(物种)交流进程中得出的认识。
6 . 在欧洲传统社会,家庭是基本生产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经营,家庭成员在一起工作。到19世纪,家庭成员在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家庭成员过着越来越彼此不同的生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宗教改革C.工业革命D.殖民扩张
2023-05-21更新 | 45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其余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别人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要依赖交换而生活……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了商业社会。”据此可知,该理论(       
A.认同英法的社会契约思想B.适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C.深刻影响了科学社会主义D.批判了封建专制王权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事农业生产的是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厂商,他(它)们大多数弱不禁风,却在地区与地区竞争、人与人竞争的环境中生存。有学者估计,美国中西部谷物每跌价一次,除了会使少数投机分子破产外,还可能迫使德意志或者阿根廷的小麦种植者以绝望的价格出售产品。该学者的研究可说明当时(     
A.世界粮食市场的封闭性B.帝国主义对粮价的操纵
C.各国间的农业技术差距D.国际粮食安全的脆弱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学作为传统中国的官立初等学校,主要设在汉族地区。康熙、雍正、乾隆都强调举办社学,以“化民成俗”“广育群才”,使百姓庶民“驯归礼义”,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移风易俗”。清廷还在边远地区广设“义学”,招生对象从“土司子弟有向化愿学者”,扩展为少数民族“秀良子弟情愿读书”。科举制下,从中央国子监到地方上府、州、县各级官学只有考课而无教学。社学、义学却一直较好地行使着学校的教育职能。政府一再标榜,设置社学、义学的目的,是让庶民子弟,“凡愿就学者,不论乡城,不拘长幼,俱令赴学肄业”。

——摘编自陈剩勇《清代社学与中国古代官办初等教育体制》

材料二   初等教育成为英国国教和新教间激烈交锋的战场。英国议会于1833年第一次为初等教育拨款,由于国教派开设的初等学校占大多数,因此得到的拨款也最多。1833年的工厂法首次规定了关于童工的受教育时间。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引发了更进一步的立法,1876年的法案要求地区必须选举出学校出勤委员会来管理与监督相关事宜。在1876年改革法后,大部分工人获得了选举权,不论是工人阶级自身还是英国政府都更加意识到工人阶级子女接受教育的必要性。1891年法案承认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可以使儿童免费入学。到了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英国几乎已经不存在文盲了。“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阅读圣经或是遗嘱”。

——摘编自于湛瑶《历史视角下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社学、义学设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90年代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023-05-17更新 | 10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仪器制造工人詹姆斯·瓦特借鉴了约瑟夫·布莱克关于潜热的科学思想和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能量效率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改良了蒸汽机。这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     
A.社会生产需求推动技术革新B.技术革新依赖于工匠经验积累
C.主要得益于科学理论的突破D.科学与技术已有了初步的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