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某学者认为,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消费以独特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拓展了服务业的空间。这一时期生活质量的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该学者意在强调,工业革命时期的消费(     
A.导致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异变B.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产业分布
C.满足了民众社会生活的需要D.成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2023-11-23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5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社会,农业处于支配地位,农业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政局稳定和国家安全。历朝历代无不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它主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具有脆弱性,一旦发生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地区性的饥荒和社会动乱,出现灾民大量死亡,农业劳动力减少,粮食供应短缺。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生产,地理环境适宜的地区粮食高产、稳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生产总量都比较高;相反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均粮食占有量较低。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在面临灾害或其他危机时,应对饥荒能力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应对饥荒的能力弱,粮食安全系数低。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粮食供应问题。曼彻斯特和英国中央政府实施了一些方法对策。首先,1761—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1850年的曼彻斯特,更是有5条运河和6条铁路穿过。这些运河和铁路,为工业提供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成为“工业革命的生命线”。其次,1815年颁布的《谷物法》抬高了粮食价格,工人无钱购买工业制造品,同时也阻碍了欧洲大陆进口曼彻斯特的纺织品,为此,1838年,他们创建了反谷物法联盟,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的原则。第三,大规模的议会圈地在1750年到1850年之间进行,大量的荒地因被圈占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被圈占的土地既可以是农场也可以是牧场,使土地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为解决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2022-07-04更新 | 3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6月调研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科茨公司合并是英国纺织业合并运动的开端。1890 年,它合并了英国16个著名的棉线工厂,分厂遍及欧洲和美国。1896 年,英国棉线公司成立,联合11 家大棉线制造商与科茨公司竞争。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质变B.垄断资本主义受到打击
C.棉纺织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D.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5 . 下表是某学者归纳的涉及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表格内容(     
A.凸显出思想先行才能成就霸业B.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复制
C.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D.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
2022-10-27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1842——1860年英国进行了4次关税改革,削减关税涉及750种商品,1850年左右英国控制了全世界20%的贸易量,海外投资从1830年的1.1亿增加到1870年7亿英镑。由此可推知(     
A.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B.世界贸易壁垒彻底消除
C.自由主义助力英国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7 . 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略表。据此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时间1782年1825年1866年1882年1885年1903年
发明者瓦特史蒂芬孙西门子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
国家英国英国德国美国德国美国
成果蒸汽机蒸汽机车发电机发电厂汽车飞机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   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④大机器生产开始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 早期世界市场的内容以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和资本输出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逐渐发展起来。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加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进程B.丰富了世界市场的内涵
C.使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D.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9 . 曾经为西、葡殖民地的拉美诸国,从其遭受殖民侵略开始,即处于经济发展的混乱之中,后虽赢得国家独立,但一直没有形成规范的经济发展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葡)征服者成功取代了土著精英并坐享其成,但是土著民能给新统治者的只有传统贡品玉米、木柴、羽毛等,甚至这些平凡的贡品也随着印第安人口的减少而减少,胜利者的尊严只能通过消费欧洲奢侈品获得满足。但随着被掠夺的贵重金属被挥霍和浪费,没有什么能用来购买奢侈品了。殖民者执着于寻找可以交易的商品,终于发现当地的烟草、可可、靛蓝染料可以用于交换欧洲常见的食物和奢侈的宗教物品,或者更常见的亚洲纺织品和精致的家庭用品,尤其对于葡萄牙属美洲来说,最重要的是甘蔗的引进。上述新作物在它们的殖民空间里会像野草和细菌一样重塑美洲地貌,因为它在规模和影响上与之前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有很大不同。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可持续的,但它们在自然和文化上留下的印记是深刻而持久的。

——编自(美)肖恩·威廉·米勒:《被入侵的天堂:拉丁美洲环境史》

材料二   18221826年间,英国向获得独立的西班牙殖民地提供了十笔贷款,贷款总额标明为两千一百万英镑,然而扣除利息和中间经纪人代理费之后,到达美洲大陆的只有七百万英镑。与此同时,为了开发拉美矿藏、农业等自然资源及在拉美创建公用事业企业,伦敦成立了四十余家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如雨后春笋在英国大地破土而出,仅1836年英国就新开设了四十八家银行,英国银行直接向拉美国家政府提供财政资助。19世纪中叶,英国铁路在巴拿马出现,1868年由一家英国企业承建的第一条有轨电车在巴西雷西费市竣工。拉美国家的公债券在英国金融市场上流通活跃,城市公用事业也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新诞生的(拉美)国家被军费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他们还面临对外支付手段不足的挑战。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三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爆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不断扩张,贫困地区变得越来越穷。军政府以廉价劳动力以及宽松的环境和税收法律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商业化使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人数超过了新工业所能吸收的范围,导致里约和圣保罗出现很多由黑帮控制的贫民窟。军政府严重依赖核能和矿业项目的支持,这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高通胀耗尽了储蓄,并服务于外债,使巴西的经济陷入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缓慢改善,但是隐藏的不平等问题从未得到解决。为控制高通胀实行的财政紧缩计划,差一点关闭了健康和教育系统。在这样不稳定的时期,国家本已很严重的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摘编自(美)凯文·贝尔斯:《用后即弃的人:全球经济中的新奴隶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葡殖民者在拉美大规模种植新作物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向拉美进行经济扩张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美国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2023-06-30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 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 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 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督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暂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2-11-04更新 | 520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六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