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煮盐、玻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森林资源消耗殆尽,木柴价格猛涨,引发了“柴薪能源危机”,严重制约英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英国人将目光转向了廉价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到17世纪中期,英国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资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并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到19世纪,英国基本完成能源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二战后,摆脱化石能源,推动新的能源转型的呼声日渐高涨。20世纪5060年代核能开始兴起,70年代石油危机后,各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极大发展。联合国也于1981年通过了《内罗毕行动纲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政治影响的不断加大,世界各国先后将能源转型提上日程。德国率先在2000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近年来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投资迅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摘编自赵宏图《国际能源转型现状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早期能源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能源转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2 . 20世纪初,在曼彻斯特棉纺织厂里,已婚妇女每周所挣的钱比他们在家里绣手帕挣的钱要高出一倍多;棉纺织业资本家更愿意雇佣性格温顺的妇女,所需支付金钱只有男工的一半。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女工(     
A.获得一定的权益B.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深受资本家青睐D.劳动强度不及男工
2024-03-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3 . 【人类之网与历史演进】

材料一   一个网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把人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邂逅之交、亲属、朋友、群体敬拜、对手、敌人、经济交往、生态交流、政治合作,甚至还有军事竞争,等等。通过上述这些联系,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以及人类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

——摘编自《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   最初的人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即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网络,用于组织小规模的采猎活动。……距今约12000年前,定居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农民与周边的小共同体交换着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开始具有区域规模的网络。公元前3500年左右,以崛起的城市为中心,这些原有的乡村网络聚合成了“大都市网络”并在这一基础上孕育出几大辉煌灿烂的文明。及至约公元200年时,一个遍及欧亚大陆和北非的“旧大陆(旧世界)网络体系”形成了。15世纪海道大通,诸多网络终于联结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性网络。人口、商品、信息、生物和传染病的加速流动,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命运。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这一全球网络的扩展。19141941年之间一战和经济萧条暂时延缓了全球化进程,但二战后该进程得以复苏并加速发展,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摘编自薛冰清《“人类之网”:编织世界历史的新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之网”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史实列举推动这一网络构建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时期,阐释“人类之网”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
4 . 贫困治理

材料一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内容主要包括:缩小救济对象和范围;实施“济贫院检验”和“劣等处置”原则。“济贫院检验”原则旨在使申请救济的穷人到济贫院中接受救助;“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通过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的水平以下,并通过济贫院严格的“监狱式”管理,使被救济者能够勤奋工作以早日走出济贫院实现就业。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描述说:“这个监狱让这些社会的残渣(穷人)都变成了金钱。”

——摘编自王丰《恩格斯对“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80年,中央财政首设“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自此开启了中央政府专项扶贫活动。从1982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1982年的“一号文件”,核心变化就是总结之前实践经验,给农民发明的“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上了户口”,使之有了合法的身份和户籍。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城市,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张瑞敏《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颁布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反贫困事业的意义。
5 .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材料一   关于全球化的起始及阶段划分问题,当代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如“三阶段中心变换说”,第一阶段从15世纪全球化进程源起到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阶段从1880年到1972年: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

如“三次浪潮锐”,18世纪末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19世纪末以来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二个浪潮。20世纪中后期以来,引发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

——摘编自崔兆玉、张晓忠《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阶段划分的若干观点》

材料二   2016年以来,逆全球化日益成为一种运动式的浪潮,并且对西方国家维护自由秩序的主流政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西方主要国家在其重要理念、战略和政策层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动向,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对外来移民。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标志,逆全球化现象开始在西方国家集中显现。在2017年法、德等欧洲大国的选举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也体现出了逆全球化思潮的重要影响。可以发现,曾经主导和引领全球化潮流的西方国家开始出现明显的逆全球化思潮,而这些思潮和理念又促使西方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发生了很大改变。

——韩召颖、姜潭《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分析其划分的依据并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6 . 在19世纪欧洲的城市夜晚,商家们开始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展示商品。据19世纪50年代初伦敦一位旅客记述,裁缝和制服生产者用极为铺张的方法点亮他们的门店,数以千计的汽灯火焰把门店装饰得辉煌灿烂,发出令人眩目的灯火。材料表明,当时的欧洲(       
A.电气时代已经到来B.商业革命范围逐渐扩大
C.物质生活极其丰富D.工业化的影响日渐显著
7 . 如图是约瑟夫·克普勒19世纪末发表在一份美国杂志上的漫画,名为《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参议院》,据此,作者最想表达的意图可能是
A.暗指垄断势力渗透到美国政府
B.讽刺垄断资本家干预美国政治
C.揭垄断组织控制美国经济命脉
D.表达对垄断组织影响美国的担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金德在题为“历史的地理轴心”的讲演中把地缘政治分析的范围扩大到囊括整个地球。根据麦金德的说法,世界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在内的“世界岛”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大陆块,第二部分是环绕在世界岛周围的几个大岛群——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和大不列颠岛。世界岛的中心地区——即从伏尔加河到长江、从喜马拉雅山到北极圈——被麦金德称为是“世界的心脏地区”。这一片区域,北有千年浮冰阻隔,南有险山荒漠守卫,使得海权国家无法侵入,唯有西边连接欧洲和俄国的一条狭长低地容易受到外国入侵。在过去很多次,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单一大国对该地区有效的政治统治是不可能的:“由于不能保证持续的人员和物资供应,历史上对该地区的周期入侵——不管是从东向西还是从西向东的骑兵掠夺,还是从匈奴王阿提拉的凶残劫掠到波拿巴远行俄国的悲剧命运——都无法长久地控制这一通往心脏地区的欧洲通道。”麦金德断言:“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材料二   世纪之交的几场战争使得这种技术性的“地球缩小”变得十分明显。铁路和轮船能够运输更大规模的军队,并且比之前更为机动。以前战士们那种在到达战场之前就已经大量消耗战斗力的长途跋涉和危险的海上航行的情况现在已经消失了。在1899—1902年期间,英国在海上投射了空前的军事力量,在6000英里之外的非洲南端维持了25万的攻打布尔共和国的军队。俄国也通过铁路运送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军队横跨四千英里长的西伯利亚荒地到满洲里与日本军队作战。这一技术上的重大飞跃打破了传统上隔绝大陆联系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在20世纪之初,通过铁路、轮船和电报等交通和通讯网络连接起来的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战略和对经济互动的单一舞台。

——以上材料选自科勒的《20世纪的世界》


(1)概括材料一麦金德有着“历史的地理轴心”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一中世界大国入侵和控制心脏地带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为控制“心脏地带”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2-09-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郧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06-11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01年至1850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125.6%。然而,1844年对全国织袜工所做的抽样调查令人震惊: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上述材料反映出(     
A.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B.英国工业革命效果很有限
C.自由放任的统治思想不合时宜D.社会保障体系未建立起来
2023-08-2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起点八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