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6 道试题
1 . 据有关史料统计,截至1875年,澳门有300多家招工馆经营苦力贸易,超过20万的中国苦力被贩卖至古巴、秘鲁等地。苦力贸易盛行的根源是(     
A.印第安人的锐减B.中国社会的动荡
C.工业革命的推动D.美洲劳力的缺乏
2 . 19世纪晚期,在政治学家斯坦因等人的倡导以及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大力推动下,德国吏治改革向前迈进,威廉二世于1873年颁布了《官员法》和《资历条例》,标志着德国官僚制的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这(     
A.表明德国政体再度变化B.推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C.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D.说明德皇与政治家政见一致
2023-10-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德皇廉一世在1891年11月颁布的“皇帝谕告”中明确指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生活保障,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工人运动推动了民主改革B.注意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C.工人阶级反抗政府的斗争激烈D.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5年,6家德国大型化学公司合并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化工集团。该集团在二战前,申请并获批的国际专利数达889个,占到当时全世界最大30家化工公司的1/3,占全球化工公司专利的17%。材料可用于说明
A.化学工业逐渐成为德国支柱产业
B.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
C.垄断集团的建立加剧了国际竞争
D.生产的集中推动了技术创新
5 . 图1、图2所刻画的农民形象,分别代表了各自时代欧洲画家的主流价值倾向。农民形象从粗鄙到高贵的变化反映出(     
A.农民阶级经济地位的上升B.社会怀旧心理对田园生活的美化
C.画家群体农村阅历的提高D.印象主义画派对绘画风格的重塑
2023-05-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的一些工业部门中,几乎全是童工劳动……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童工劳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41.956万个工厂工人中有19.2887万人是在18岁以下的。1850年至1862年间,英国纺织业中14岁以下的童工,1850年是9956人,1856年是11228人,1862年是13178人……除纺织业与矿业部门外,其他行业也大量使用童工,如火柴厂、制造厂、化学工业、印花等行业。

——尹明明、刘长飞《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劳动》

材料二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各大行业、工厂之中的童工问题,已经嬗变成上海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童工的文化教育程度低,相应的降低了整个上海市民的平均文化水平,无法形成过硬的高素质的人才后备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童工一多,则其后社会上势必增加许多早年衰弱而缺乏技术的劳动者,缺乏生产能力的人数增多,处处需要社会的援救,于是势必加重社会的负担。

——丁勇华、吕佳航《试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童工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使用童工劳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童工问题给中国近代社会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并分析雇主雇佣童工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志》对东市的具体情形记之较详:东市的规模约为“东西南北各六百步”,“街市内货材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但西市的繁荣更胜东市,因为西市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还云集了大批中外客商,尤其是西域胡商,在鼎盛时期更被称为是“金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市、西市这两大举世闻名的贸易中心齐聚长安,不难想见当时长安市场繁荣之盛况。

——韩伟《唐都长安市法述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不断发展的工业体系输送了大批劳动力。这时人口增长很快,大多向西移民,大多定居在城镇。

欧洲来的移民中,1790年只有1/30的人住在城市,1820年是1/20,到1840年这个数字则是1/12

——【美】艾伦·布林克利著《美国史》

材料三   1860年,自由州的2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2500人以上)或城市(8000人以上)。在东北工业州这个比例还要高(同期相比,南方都市人口增长只从6%增长到10%)。而1840年,这个比例只有14%

——【美】马克·C·卡恩斯著《美国通史》

材料四   1950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


%

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0.6%2012年,有52.6%的中国人生活工作在城镇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安城的商业情况。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材料四图中①所示的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022-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俄国巴库地区的石油被大规模开采,大量的外国资金(主要是英国与法国的)涌入巴库。1880年巴库的石油开采量为250万普特,到1900年上升为6000万普特,约占俄国石油总开采量的95.1%,在20年内石油开采量增加了20倍。1908.年巴库的工人数量占全俄工人总数的3%,巴库的“诺贝尔一马祖特石油卡特尔”的煤油产量占全俄煤油产量的97%。巴库也由一个僻远的边疆小镇变成为现代工业大都市,位列俄国七大工业中心城市。19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石油总产量为10亿普特,俄国为4.78亿普特,占总产量的48%,成为世界第二产油大国。20世纪初,俄国的石油开采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   20世纪初俄国不同地区的石油消费需求量(单位:普特)

波罗的海地区

莫斯科—中部工业区

伏尔加河中游地区

中部黑土区

1904年

1991万

8393万

1353万

757万

1908年

468万

5960万

1100万

500万

1912年

707万

6866万

1552万

689万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建华《俄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巴库地区近代石油工业兴盛的客观条件及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围绕“石油消费需求与社会生产”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30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大规模推广B.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C.垄断集团干预国家的内政外交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0 . 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全面展开的时代,世界逐渐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导致俄国及后来一些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材料叙述的逻辑是(     
A.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激化各种社会矛盾B.科技与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局势的巨变
C.科技进步引发战争及世界殖民体系瓦解D.电气时代-整体世界形成-世界矛盾激化
2023-12-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