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01年至1850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125.6%。然而,1844年对全国织袜工所做的抽样调查令人震惊: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上述材料反映出(     
A.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B.英国工业革命效果很有限
C.自由放任的统治思想不合时宜D.社会保障体系未建立起来
2023-08-2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起点八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1785年,英国一位律师在法庭上发言:“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与材料所述观点相符的发明是
A.蒸汽机B.发电机C.内燃机D.计算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复观(1903-1982)是全民族抗战的亲历者,在抗战胜利后投身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儒家运动,他对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近代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认为西方近代文化是一种技术化与官能化的文化,因而形成缺乏人类爱的文化精神。他说:作为现代文化精神特性的,从积极方面说,或者可以称为极端的技术化的文化;除了技术成就外,便不算学问。在另一方面,或者又可以称为极端的官能化的文化;除了官能的享受以外,便没有人生。这两点,实际只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以技术来满足官能,以官能去推动技术。但若从消极方面来说此一这一现代文化精神的特性,则或者可以称之为这是没有人类爱的文化精


神的时代。

——摘编自黄俊杰《徐复观对西方近代文化的评论》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近代文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5-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的英国,在手工工场里,每个工人只从事某一环节的操作,生产工具和方法固定,每个环节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同时,工场里集中了大量劳动力,工场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1662年,英国成立了西欧第一个科学家组织,从17世纪后期开始,英国进入了生产技术的革新时代,从1680年到1759年,英国登记的发明专利共达532项。

——摘编自刘景华、任世江《高中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解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许多地区,促使人们改变了其生活方式,但是,问题在于:工业革命对欧洲人来说,生活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了?持乐观态度的史学家认为,工人分享到了欧洲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带来的好处,使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一种迄今人类从未达到的普遍高度繁荣。另外一些史学家则认为,上述分析忽视了城市工厂生活施加在工人身上的苦痛。然而,不管当时在城市生活是令人愉快还是如入地狱,只有我们深入体察这种生活,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工业革命对那些置身其中的人的全部影响。

——摘编自(美)菲利普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生产技术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并指出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5 . 下表所示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前期英国的工厂调研情况统计。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苛刻的工厂纪律
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糟糕
雇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
女工处境艰难
A.使民众生活负担沉重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并未推动社会的进步D.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6 . 据统计,棉纺织业占英国经济增加值的比例,1770年仅为2.6%,1801年提高到17%,1831年增长到22.4%.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新机器的应用和新生产组织的出现B.生产成本下降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C.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带来的市场需求D.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2021-12-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备考诊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1875年前后,全球怀表年产量由18世纪末的35万-40万只增长到250万只以上。大约在19世纪中叶,“守时”变成了一种人人有条件遵守的美德。上述现象表明
A.政治民主化改变了社会道德观B.钟表业发展推动时间观念形成
C.生产方式革新改变了社会观念D.工业革命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
2021-05-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1841年,狄更斯在《老古玩店》中记录了小内尔和祖父走过英格兰中部西西弗斯地区,看到“伴着发动机的轰鸣不断抖动,发出微弱的嘎吱声,高耸的烟囱吐出黑色的雾气,在屋顶上方聚起浓密难闻的乌云,周遭空气都是灰蒙蒙的”。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B.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D.工人居住条件异常恶劣
9 . 德国、法国的对华贸易曾长期假手伦敦,“德国厂家常不知道他的料子从英国往哪儿运,而中国买主则把德国毛料当作地道英国货。”这种状况到1870年代以后逐步被打破,主要因素为
A.贸易中心的转移B.科技革命的作用
C.英国海军的衰落D.殖民霸主的易位
10 . 18世纪以前,英国非沿海地带的百姓很难吃到新鲜的鱼。进入19世纪后,蒸汽火车的速度让鱼的价格便宜下来,土豆成为英国重要的廉价主食之一,两者结合的炸鱼薯条迅速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大众美食。这反映了英国
A.社会购买能力持续降低B.原料供应决定市场价格
C.交通发展影响饮食结构D.交通工程建设领先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