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综合如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022-07-06更新 | 1696次组卷 | 115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年)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工业革命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造成第一批近代工厂基本上依河而建,不仅解决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工业废水的处理。这些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使水质大大降低,河流污染严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加之市政建设落后,城市房屋供应紧张,忽略了对房屋排污设施的建造,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物无处排放,导致方圆几英里的地方水流浑浊。

——摘编自吴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拉第时期造成泰晤士河污染的原因及其影响。
(2)以英国泰晤士河污染为例,说明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 . 如表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某些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手工工场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引发经济危机
C.A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D.B理论推动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2022-05-10更新 | 1049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由于钟表售价较贵,许多城镇都出现了一种不寻常的职业敲窗人。敲窗人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手持一根长长的木杆和一盏灯沿街挨家挨户敲窗户,以叫醒那些必须准时早起的人。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的变化B.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受阻D.英国工人越来越贫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1851年首届万国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世界博览会至今已经走过了170年的发展历程。下列为其中两届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一览表。

时间、地点主要参展国代表性展品(部分)参加范围主题
1876年,美国费城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30多个国家参展
英国最新蒸汽机车
德国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中国丝绸、茶叶、瓷器、雕花、银器、景泰蓝
2010年中国上海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240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
英国种子圣殿、绿色环保奥运角、绿色城市景观设施、有机玻璃材质的“触须”
德国海港新貌、未来规划室、人文花园、发明档案馆创新工厂、材料   之园

——摘编自丁长清《中国与世博会三部曲》等


根据材料,提取至少两条相关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B.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C.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D.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在16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揪起的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被纳入新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南海外殖民,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的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不同阶段资本主义民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三幅图片反映了棉花产业演变的历程,请分别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进行论证。
2022-03-09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1.动力来源与基础材料的革新
2.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转变
3.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人类面对环境危机的应对之道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10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下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



(1)材料一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①10%
191315%11%13%8%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材料四   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

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

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同意成立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2015629日)


(3)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2022-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