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与世界】

材料   书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些书名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工业革命。例如《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工业革命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工业革命220年》、《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工业革命”重新拟定一个书名,并运用史实对书名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阐释。(要求:书名准确,表述清晰;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27更新 | 167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90年,美国60%的街车线路仍在使用马匹作动力;到了1920年,几乎每个城市和集镇都有了街车服务,而且在这些街车系统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有轨电车。由于这30年间电车在美国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被称为“电车时代”。美国“电车时代”的到来(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缩小了城乡经济差异
C.推动了公共交通的发展D.加剧了城市拥堵状况
2023-04-19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在工业发达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老城镇,但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伦敦“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集中在三四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伦敦雾如“豌豆汤”般笼罩在伦敦上空,成为伦敦“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伟芳《先行者的探索:英国现代城市化》

材料二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率(%)
194954167576510.64
1960662071307519.75
19636917211648.5616.84
19789625917249.6117.92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0012674345906.3136.22
201113473569078.6351.27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2023-04-02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贸易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市内银行林立,欧洲各国政府纷纷派出自己的代表到这里来借货。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后果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殖民征服和掠夺。西欧各国的殖民掠夺运回大量金银,由此引发了西欧的价格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者,资产阶级的地位却得到了加强。新航路的开辟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来往的船只把欧洲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等传到美洲。同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杨凤霞《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在 19世纪中叶进入完成阶段。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农村人口和农业人口不间断地流向城市和工厂。城市化发展迅速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城市交通、供水、居住、卫生条件很差,损害了居民身体健康。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气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城市是富人的乐园,也是穷人谋生糊口的栖所。这种城市的分裂鲜明地反映出近代工业社会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工业革命创造的新的工业制度——工厂制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工业革命巩固和壮大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议会改革拉开序幕。183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业革命后,英国以其工业强国的地位奠定了它商业强国的地位。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国际贸 易与世界货币的作用是同步的。没有世界货币的存在,各国的国内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均衡为国际市场价格,国际贸易就不可能顺利进行。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劳务交流、资金流动等,必然引起各国之间的支付与债权、债务关系,产生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兑换及货币储备等一系列问题。没有一个健全的世界货币体系,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联系就难以顺利进行和发展。

——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或者“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2-22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如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人类活动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生理学、解剖学
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
抚养子女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娱乐休闲文学、艺术
A.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B.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C.学校教育体系日益成熟D.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2023-02-22更新 | 98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隶在中美洲种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整合到全球性的棉花帝国里。

材料二   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工厂建设热潮,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了65.6万吨棉线,比前几十年有了显著增长。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制造业开始腾飞。到195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产量是英国的2.5倍。1983年,有327万吨棉产品从大型国有棉纺织厂流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
(2)中国近代以来,棉纺织工业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阶段,概括说明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2023-02-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工人们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读懂各种布告、通知和广告,能够签名、写信或者是阅读一些机械的操作说明。这表明(     
A.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B.英国国内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C.工人文化水平影响工业化进程D.知识的积累触发了工业革命
2023-01-16更新 | 504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人口论》,认为生存资料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多增加的人口总要以某种方式(如战争、饥荒等)被淘汰和消灭,此理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基于这个理论,他认为贫穷和罪恶是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造成的;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马尔萨斯的观点(     
A.意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B.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C.与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D.体现工人阶级的诉求
2023-01-06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二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