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及其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政府的崩溃、临时政府的垮台,有许多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沙皇政府参加了一场准备不充分的战争;临时政府则坚持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失去了民心和统治基础。而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战争,得到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支持,战争引起了革命。列宁提出的各种停战和保持世界和平的建议,成为战争结束的基本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制止了战争。“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句名言,是经过十月革命历史检验的真理。

——摘自李世安《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看十月革命》

材料二   “走俄国人的路”,曾经被一些落后国家的革命者和革命政党看作争取民族解放、追求非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固然有世界现代化进程客观的内在驱动力,但十月革命在其中的加速和引导作用亦毋庸置疑。1920年,俄共(布)和共产国际决定设立“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亚书记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一地区各国建立共产党组织。从1921年到1930年,中国及中国外蒙地区、日本、朝鲜、越南共产党先后成立。

——据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等整理

材料三   1913年,英国是俄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年出口俄国的商品价值达2.68亿卢布,英国所需木材的50%、小麦的20%来自俄国。战前俄国用于工业的资金大量来自西欧发达国家。至于德俄的经济联系还超过英俄的经济联系。1920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主张恢复英俄贸易关,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指出,要恢复世界经济必须有俄国参加。苏维埃政府站稳脚跟后,立中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医治战争创伤。1920年,协约国宣布停止对苏俄的经济封锁,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

——摘编自李植枬《宏观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准备不充分的战争”名称,列举苏俄有关史实说明“革命制止战争”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述“十月革命”在其中的加速和引导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起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因及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2021-09-0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一战结束,均势政策仍然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头等考量因素。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均势转向了对德“绥靖政策”。这意味着助长德国的进攻性行动和英国的步步退让: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4月,德国和协约国因为前一年的国联裁军会议草案条文发生争执,并于1933年10月退出裁军会议;1933年10月19日,德国退出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惩戒言行,英国的妥协行为无疑对正在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安心”扩张的心理作用。接着在1936年,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这一举动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一战后获得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而英国仅仅是“超然事外”地向国际联盟提起抗议而已。

——摘编自程诚《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的工业化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该计划是在1929年作出立法决议,在参加计划的目的方针和主要任务讨论时,斯大林一贯地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重工业的投入。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建国前后,中共中央多次论述了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基础极端畸形落后的状况以及力求短期内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中央政府最终确立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摘编自周明长<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工业城市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背景。
2021-07-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二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法国外交由强硬的政策转向对德让步妥协的绥靖政策,是由一系列原因形成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得法国经济的复苏中止,在维护现有利益的前提下,法国开始谋求同德国和解和妥协。实质上,克里孟梭政府严格执行凡尔赛条约的外交政策并没有执行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英国的外交政策,以及英国对法国的遏制。最后,法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对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普遍和平主义、和平主义衍生出的民众革命主义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信号指示,人民要求下的民主机制规范了避战求和的思想,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图谋变异了祸水东引的判断,最终催生了绥靖主义。

——摘编自赵立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当时,苏俄国民经济陷入了崩贵的境地,社会上对“军事共产主义”的不满情结在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矛头指向俄共(布)的政治示威。列宁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放弃原来尊料打算1921年2月8日列宁首次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思想。新经济政策与其说是一种退却的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的政策。

——摘编自左风荣《从决策角度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产生与夭折》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高乐为了促进法国经济的现代化,维护其大国的独立地位,推行了政府指导性计划和国有化运动,经济增长比20世纪前半期加快了2~3倍,明显高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100%。

——摘编自韩强《法国的国有化与俄国休克疗法的对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调整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回归”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模式的名称并分析其特征。用一句话评价其对法国经济的作用。
2021-05-21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卷01
7 . 近代国家关系,大多经历了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的逐渐推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不仅进行军事战,而且进行经济战,双方的关税战争由来已久,督政府已禁止与英国贸易。1806年,英国不准船只进入自布列斯特至易北河的海岸,……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用拿破仑自己的话说,他要“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希望借此引起英国的经济危机及其社会与政治骚乱,迫使英国求和。

为了得到殖民地产品和英国的工业品,不少国家和地方当局默许或宽容破坏封锁的走私贸易,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巧妙使封锁一度几乎形同虚设。从波罗的海、北海到地中海的各港口到处都布满了走私网点。连法国的商人也秘密来到此地购买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和殖民地产品。

——据张芝联《法国通史》及黄振、刘仕超《“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等改编

材料二 第二帝国(1852-1870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主要出口工业品、丝织品、呢绒、棉织品、葡萄酒、小麦等,进口的则主要为原料、煤、纺织品。英国、美国、比利时、意大利是它的重要贸易伙伴,1852年到1870年间,总出口额增加了近两倍。……1855年与1867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是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数千厂家参加展出,陈列产品达数万件,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易和技术交流。

——摘引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三 20多年来,法兰西一直是欧洲统一思想的捍卫者,它总是以和平效劳为主要目标,当欧洲没有得到统一时,我们便遭战争之苦。欧洲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统一的,必须进行具体的,首先是通过确实的团结工作来实现。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要考虑到法国和德国。从这个立场出发,法国政府建议立即在一个有限的、但有决定性的方面开始行动,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煤钢生产的联合经营将保证欧洲联邦共同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还可改变这个地区长期从事武器制造使它自己不断成为牺牲品这一命运。

——摘编自(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发表的声明(即“舒曼计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的经济政策及内涵,概括这一政策“几乎一度形同虚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贸易政策和电信技术角度概述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法国“遭战争之苦”的突出表现及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所在,并阐述欧洲国家成立“高级联营机构”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93日,英、法对德宣战。95日,罗斯福宣布实施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国输出军火武器。随后,在美国倡议下,拉美21个国家划定加拿大以南大西洋沿岸周围3001000英里的区域为中立区。不过,罗斯福深知,美国和西半球的安全不能仅靠这种安全区,更有赖于英法两国的继续存在。面对国内孤立主义者掀起的全国性反对修改中立法的攻势,罗斯福争取到部分共和党人的合作,1027日和112日,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批准修改中立法,撤销武器军火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当时英法的购买能力和运输能力强于德国,这一政策对英法有利。但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为中国无力自运。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修改中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修改中立法的影响。
2021-04-29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卷03
9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盖亦恐中国稍弱,则欧洲日强,还为彼国之害也。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可失也。

——1875年薛福成《应诏陈言疏》

材料二   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君!你不是反对秘密外交吗?……你自己的主张计划如今全是大炮空声,全是昙花幻梦了。我实在为你惭愧!我实在为你悲伤!

——1919518日李大钊《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

材料三   (中美、中英签订新约)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为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页,而亦是英美各友邦对人类的平等自由,建立了一座最光明的灯塔……这实在是英美的政府和人民最光明最正大的举动,尤其是美国对我政府的希望完全一致,并无一点保留的要求,更为欣慰。

——1943年1月12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的广播演说

材料四   “现在美帝国主义很强,不是真的强。它政治上很弱,因为它脱离广大人民,大家都不喜欢它……我看美国就是个纸老虎。”“我们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是从战略上来说的,即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1956年7月14日毛泽东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大钊与薛福成对美国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蒋介石与毛泽东眼中的美国形象,并说明其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