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1929年,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是关于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借鉴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020-09-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4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2年,苏联全国公私零售商业(不包括小商贩)已达47万多家。为进一步恢复发展经济,1923年苏联诞生了零售商业信贷业务。但从20年代末苏联减少了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零售商业贷款开始萎缩,1935年终止。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新经济政策的发展
C.工业化迫切需求下的调整D.战后经济体制改革
4 . 有学者认为:从斯大林时期起,历届苏朕领导人不顾生产力水平,只凭人为的生产关系变革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超前的“穷过渡”的社会主义模式必然难以维持长久。材料认为斯大林模式
A.由于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而存在弊端B.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C.通过排斥资本主义以变革生产关系D.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
2020-07-14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乃至世界都有面临危机和压力的时候。应对危机需要“选择性变革”。真正的挑战恰恰在于,在危机中如何取舍,想清楚哪些部分运作良好、不需要改变,哪些部分不再可行、需要变更。他们必须判断,哪些零件可以留下并适应全新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鼓足勇气去辨认那些必须变革的方面。这就要求国家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新方案,来适应当下的自己。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曾楚媛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谈谈你对材料观点的认识(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1921年初,苏俄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 . 苏联在实施“四五”计划期间(1946—1950年),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西方舆论断言的“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不攻自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苏联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苏联“斯大林模式”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D.美苏争霸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
8 . 1918年,列宁指出富农是“最残忍、最粗暴、最野蛮的剥削者”,“要无情地向富农开火,消灭他们”。1921年列宁对富农态度变得相对缓和,同意富农加入合作社。这一变化主要是为
A.国内外客观条件的变化B.对富农的改造已经完成
C.工业化需要大量的粮食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
观点二以20世纪初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观点认为: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旧的国家秩序一扫而空,加上欧洲、亚洲地区接连爆发的政治革命,是以成为新旧时代划分的标志。
观点三以20世纪40年代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其有新的特点,有着不同于近代时期的独特法治规律,可以把它纳入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范围。

——摘编自李世安《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


以上是史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的一些主要观点,从中选择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道路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革命探索道路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