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7年,斯大林在《国际形势和保卫苏联》的报告中重申:“现在战争问题是当前的基本问题。”1928~1929年间,苏联开始面临缺粮危机,以粮食出口换取外汇,然后从国外购买工业设备和技术的战略无法实施。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断言“落后就要挨打”“放慢速度就等于自杀”,号召进行高速工业化,自然能够一呼百应。据此可以推断(     
A.苏联国家制度体系仍具一定优势B.经济大萧条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苏联模式的形成具有一定必然性D.苏联国民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调
昨日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2 . “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见证了苏联的强大,但是也被后人诟病。”这里的“它”是指(     
A.苏联模式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自由主义政策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7年9月,苏联一位富农在与同村人谈话时说道:“我还有3000普特去年的粮食,但我不会卖掉它,我会等到春天价格上涨,也许还会有饥荒,那时我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了。我将卖掉三头猪和一些羊来交税,但我不会卖任何粮食。”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将继续B.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困境
C.富农屯粮是苏联饥饿的根源D.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在其口述历史著作《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有这样的记录:“1931年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年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据此内容可推知(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影响苏联粮食进口B.斯大林经济发展战略模式造成粮食危机
C.口述历史因为受采访者视野可信度有限D.新经济政策导致苏联出现大片饥荒地区
昨日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大部分被苏联购买: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有数据显示,从1929到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这反映了当时(     
A.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充足
C.国际形势客观助推苏联工业化建设D.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
昨日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在丰富理论基础上被提出的,而是作为应急性政策被迫实施。其执行之初便被认为是一种“退却”。该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使得贫雇农与富农的阶层分化日益严重。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指出绝对不能指望农民可以自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速度发展较慢是 1927年粮食收购危机重要诱因,其出路“在于农业方面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在暂时的国际和平随时可能转为危机的压力下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苏联为寻求原始积累的来源以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最终以苏联模式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牛舒婷《苏俄新经济政策结束原因再思考》

材料二   苏联模式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与 1922年相比,194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10倍,工业产值增长23倍,农业产值为原来的2.1倍,铁路运输货运周转量增长22倍,固定资产增长23倍,基建投资增长25倍,工人和职工数量增长4.4倍。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并使苏联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至20世纪70年代,当世界科技在飞速发展时,苏联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却受到压制,并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停滞。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编自列·伊·阿巴尔金《苏联经济的命运、矛盾及其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被取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的经济特点并对苏联模式予以简要评价。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过程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318日至5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请写出材料一中____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基础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对巴黎公社做出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     
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苏俄(联)某个历史时期,身在国外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以及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幸灾乐祸地叫嚷:“布尔什维克革命失败了,它们走了回头路,又回到了资本主义,他们完蛋了!”国内的“工人反对派”则叫嚷:“布尔什维克现在不相信工人阶级了!”他们所批评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集体农庄D.工业化模式
10 . 20世纪20~30年代,在拉丁美洲,各国工人运动中的革命派和社会民主党中的左派摆脱社会民主主义和工团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从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来,如墨西哥、智利、巴西、乌拉圭、古巴和玻利维亚等国先后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这体现了(     
A.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B.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
C.世界格局尚处于新旧H交替的时期D.欧洲大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