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列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农产品产量”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注:单位,小麦为百万吨,牛为百万头
A.“一五”计划的指令性造成产量下降B.产品产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天灾引起的
C.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苏联工业化带来了部分农产品的下降
2024-05-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如表为1937、1940、1950与1953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统计表。这表明(     
时间集体农庄数量(万)公有播种总面积(万公顷)谷物生产(万吨)
1937年24.35116009370
1940年23.69117709100
1950年12.37121009010
1953年9.33132009560
A.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B.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牺牲
C.显现了苏联走向解体的危机D.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问题
2024-05-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0余年来,苏联为改变农业状况采取过一些措施,使其农业获得一定发展,但相对落后状况并没得到根本解决。十月革命前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农村保留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形式,列宁说俄国甚至“比西欧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薄弱的基础给苏维埃政权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另外,苏联纬度高,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夏李短促温和,20世纪70年代出现5次粮食减产,均与气候有关。追溯历史可看到苏联农业政策走过一条充满错误轨迹之路,虽然新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力进步,也只是昙花一现。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引起激烈争论并演变为党内斗争,之后开始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思想与管理体制,贯穿之后苏联始终,超越其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违背经济发展内在规律。

——摘编自杜洋的《论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的历史与体制因素》

材料二   纵观美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缓慢发展时期,20世纪之前,美国农业比较落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从19世纪中叶开始,国会加大了在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立法,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农业产业化格局形成时期,20世纪初,伴随工业产业化的步伐,农民也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的路子。第三阶段是农业现代化初期,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农业也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大马力机械的普遍使用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基础。第四阶段是农业现代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农业进入稳定发展并逐步迈向现代化时期,主要表现是农产品国际市场的扩大,为美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摘编自毛霞的《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美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4-05-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认为,虽然俄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组织像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从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为此,列宁(     
A.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C.反思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D.谋划实现国家业化的方针
2024-05-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5 . 1920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05-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6 . 成书于1933年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据此可知,该部小说(     
A.宣扬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B.探索出革命文化宣传工作的全新形式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D.描绘了苏联完成工业化后的美好画面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摘编自黎明辉《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处理好与农民关系”的方法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首先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占比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A.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D.迫于战争实行余粮收集制度
2024-05-22更新 | 18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面向外国资本家的租让制,就是“由一种大生产形式向另一种大生产形式过渡”;而农业领域的“集资入股,按股分红,耕作工具归个人所有”的合作社则是由小生产向大生产的过渡。该学者意在强调,新经济政策(     
A.是缓解政治经济危机的权宜之计B.改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重
C.强化国家对经济领域的管理控制D.利用市场和货币来调节生产关系
2024-05-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受访者:       
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
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1)根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2)你如何看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4-05-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