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双元制”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状况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1773年,英国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802年获得政府的批准与承认,这直接促成了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高峰伦敦之外也出现了几十家交易所。通过交易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成为拿破仑战争期间军费的重要来源。商业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获利丰厚。19世纪前半期,运河、铁路公司、纺织企业纷纷上市融资。刚刚发明的有线电报成为交易媒介,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频率
19世纪下半期伦敦证券市场向海外投资急速倾斜,把美国的铁道债券、印度或澳大利亚的证券等加入了交易对象,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无线电和电话成为新的交易媒介
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债券交易大大减少,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地位遭遇了纽约的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严重冲击了英国证券市场,交易市场一度混乱
二战后各地的交易所先是整合为七家,后又并入伦敦交易所。20世纪80年代,伦敦交易所进行了改革,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了24小时全球交易。英国证券市场重现繁荣,伦敦证券交易所仍为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但名次已经在纽约和东京之后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出现高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4年5月,英国学者舒亚·库纳·拉莫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温州模式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而成的“自下而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约束性模式和市场主导型模式。珠江模式也被称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模式。深圳模式以民营经济为主,呈现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显著特征。与深圳模式相比,浦东模式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探索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方式……探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体制改革的有机结合方式等。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679亿元人民币,1978年增加到3624.1亿元,2008年增加到300670亿元。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561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到19460.3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129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612倍。2007年底,中国的城市数量达655个,比1978年增加462个。在城市数量增加的同时,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城市的数量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8年的11.3%,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8年的40.1%。

——摘编自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

材料二 1947~200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单位:十亿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制造业总产值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19476030
198052724
1993111817.6
19941289.117.4
20001566.615.8

——摘编自石光宇《美国去工业化与后工业经济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工业化模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0~2000年美国工业化演进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王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汉代董仲舒强调执政者应该在顺应“天道”的基础上治理国家,政令、律法应该与阴阳变化、四季变更、五行顺逆相合,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较为系统的城市植树、排污、垃圾处理等处罚刑律。唐朝颁布的《水部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性水利法典,除涉及农田水利、航运船闸、桥梁渡口等管理外,还有渔业管理以及城市水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环保思想与举措》

材料二   下表是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年代重大事件
1947年大城市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在阳光作用下产生有毒气体,近30000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
1950年共和党、民主党议员在国会相互扯皮,使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11个法案无法通过。
1951年纽约民众抗议为北约生产武器的跨国公司排放污水,被定为“暴乱”,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
195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7个州政府因排污标准发生纠纷36例。

——摘编自蝴蝶《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保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环境治理的不利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在东南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越南也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人类文明的积淀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西方学者瓦德奈伊曾经说过:“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二战中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他们的参战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在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工人和资产阶级壮大,他们要求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商业。

——摘编自《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023-10-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由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蔡珊珊《列宁与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比较》

材料二   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它最初是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后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摘编自[英]尼尔《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材料二:

①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1875年,英国通过购买运河股票,从经济上控制了运河。

② 1882年,英国通过战争把埃及变成了自己实际控制的殖民地。

③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控制运河。

④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运河主权,英军在美苏干涉下被迫撤离运河区。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英国前首相艾德礼曾宣称:大英帝国是在没有外来压力下,自愿放弃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他们。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3-09-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第一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以自然科学理论的大发展为基础,战后科技也得到了全面跃进,出现了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原子能的开放和利用,标志着能源的第三次革命,使人类能源开发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使生产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金属和非金属合成研制出的高温超导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通信和计算机等领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走向太空的关键技术是发射动力和运载工具。利用太空的失重、高真空、强辐射、无菌等条件,人们可以深入研究半导体、合金、医药以及各种医疗设备的生产和制造。生物工程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产出大量新物质,将触发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使物质生产和人类生活发生根本变化;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使人类延年益寿。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海洋开发、海水养殖和种植、海洋资源提取以及海洋勘探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

——摘编自石婷婷《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分析》

材料二   今天,新科技的发展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着比任何时代都大得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可是,人们不能忘记,新科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地球、给人类带来灾祸。

——摘编自周尚文《求真路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二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

年份

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

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所有缴费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

1960

18.3

12.2

7

4.2

1

2792

1970

20.2

13.25

8.5

4.1

0.65

5945

1980

25.7

16.2

9

5.7

1.5

12808

1990

24.1

17.8

9.35

6.3

2.15

20658

2000

28.8

20.5

9.65

6.75

3.25

0.85

25983

2010

29.8

20.23

9.95

7.9

1.4

0.975

32137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

材料二   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6-21更新 | 356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这些发明又被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大批人口从东南乡村地区,流向新兴的西北工业城市,致使新兴的工业区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冷战”时期的美苏空间争夺、和平条件下的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等,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强烈的要求: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高新科技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维护国际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也对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产生了影响。上述因素只是提供了必要条件或可能性,最直接的推动力还是现代科技创新体制的确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度下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