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请你谈一谈,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应该如何应对?
2024-01-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10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对苏缓和,美国对苏粮食出口量得到大规模提升。除了卡特政府期间短暂的中断外,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中采用“联系战略”,将经济议程与其它议程联系起来,通过相互“挂钩”的方式以绑定经济交易和政治交易。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至1984年时,能源出口的收入已经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之后苏联的外汇甚至有三分之二要依靠向西方国家出售石油;而与此同时,粮食已经占到苏联进口商品的四分之一。“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

材料二   1985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迫使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忍受着油价每下跌一美元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的绝境。然而此时苏联来不及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损失,1988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以至于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满足西方的附加条件,最终走向了改革失控和解体。

——摘编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全面战略博弈的主要做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经济博弈失利的历史原因,并谈一谈美苏经济博弈的历史启示。
4 .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材料四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五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


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4)请根据材料五的两幅漫画谈一谈你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
2019-08-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 共2100万英镑。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英国还迫使一些拉美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而就在前一年,美国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 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国务卿克莱声称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 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等

材料二 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拉共体。2014年7月 17 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提议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他指出,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式确认拉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到2020年春,已有19 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周冲、周东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加强争夺拉丁美洲的背景及给拉美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4-05-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印度政治单元的分散和不统一、导致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个意见、利益、冲突和权力多元化的社会正是民主制形成的基础和切实保障。另外,印度教超自然主义传统使印度对专制君主缺乏绝对服从和拥戴的文化思想基础,把社会分割为许多种姓集团,众多种姓之间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斗制约了国家的权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对印度传统的一些政治制度进行了强力改造并输入英式政治文化,从而使带有西方特色的政治创度和政治文化渐渐在印度扎下了根。此外,不断接受西式教育的印度政治精英们的推崇和模仿,使他们逐渐接受了英式政治理念。

——摘编自赵鸣歧《印度独立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抉择与实践》

材料二   印度1950年宪法规定,印度的立法机构分为代表各邦的联邦院(上院)与代表人民的人民院(下院)。在权利分配上,上院比下院的权利要小得多。印度的联邦院尺是“从法律上讲,与人民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几乎不具有监督政府的职能和财政权,而且权力越来越小,与英国上院的转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立法与行政的关系上,印度也与英国一样,都贯彻行政对议会负责的原则。与近代英国一样,印度的总理同样来自占议会多数的政党,他召集的内阁同样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毛范《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治体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现代政治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2024-05-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摘自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A、B所代表的国际秩序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请你谈谈中国的应对举措。
2023-12-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这是民族独立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时期。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短短的12年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占了近1/3的席位,它们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回顾历史,非洲国家政局虽总体趋稳,但在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不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非洲国家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相关统计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来看,非洲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处于单一经济结构,而且出口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农、矿初级原料产品,基本找不到工业制成品或者加工产品。长期以来,非洲是接受国际援助的主要地域之一,2017年约占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对外援助总额的28.6%,国际援助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补充,而这却助长了非洲的依赖综合症,削弱了非洲国家的治理或行政能力,从而加剧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困难。

——摘《试析独立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后非洲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简要谈谈应如何应对
2023-10-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苏伊士运河回眸

2021年3月,一辆超大型货船在苏伊士运河上发生事故,导致运河堵塞,使得苏伊士运河再一次被世人广泛讨论。

(1)历史上有很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请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其中两个(     )(双选, 选对得满分,部分选得部分分,多选不得分)
A.罗马帝国B.俄罗斯帝国C.印加帝国D.阿拉伯帝国
(2)在苏伊士运河开辟前,绕过非洲南端的航路开辟于(     
A.9—10世纪B.12—13世纪C.15—16世纪D.17—18世纪
(3)将下列内容与序号关联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雅尔塔体系       E. 第二次工业革命       F. 帝国主义

(4)英国前首相曾宣称“大英帝国未受外界压力下,自愿放弃对臣服民族的统治,将自由归还于他们。”这一说法是否能解释英国自愿放弃对运河区的统治,根据图表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史论一致,逻辑清晰)。
2024-02-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10 . 现代中日汽车工业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以全面移植苏联体系的方案,创立了一汽。此后,在被封锁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出于备战的目的创立了重庆重型汽车厂、二汽等企业。在二汽等企业的创办过程中,一汽起到了“包建”的作用,所以二汽的发展模式又可以称为“苏式体系本土化模式”。而以上海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本土渐进演化模式”并非直接由苏联大规模转移现代技术而来,而是以民国时代汽车修配业的基础嫁接现代技术而成。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说,该模式体现为渐进演化,而非整体转移。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地区都发展成为了汽车生产基地。尤其是大跃进和“三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曾经“遍地开花”,分布于大江南北,形成地理分布上的散布型格局。而这种“遍地开花”也直接造成此后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结构性弊病,负面影响至今犹在。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市场,大有泛滥之势。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40%的关税,并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向民族汽车工业渗透。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也积极寻求出路,一些小的公司纷纷与国外公司搞“事业合作”或 “技术合作”,而丰田却依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航空技术人员转为汽车技术人员,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1950 年,美国侵朝战争开始,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用汽车,为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等方面支持各汽车公司引进底特律自动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并提出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鼓励企业生产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50 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 充 姜 威《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后日本汽车工业体系形成的原因,谈谈其对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